台商因為兩岸之間的政經情勢嚴峻而開始有「撤中計劃」,由於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重創經濟,諸多對岸台商開始評估「退場方案」,符合特定條件企業可以採用「簡易註銷」方式辦理,但須注意稅務或海關等問題,未來台商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而在美中對抗雙供應鏈下反而可以造就另一台灣經濟奇蹟。

  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總統拜登延續川普「抗中策略」,未來包括台灣鴻海、和碩、緯創等科技大廠,勢必會在「中國製」與「非中國製」之間形成雙供應鏈,也與政府2000年就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不謀而合,因此大批台商撤出中國市場將成顯學,撤出之前必先防堵追稅列車。

  吳明儀會計師認為簡易註銷的三項基本條件包含,一是按照中國「勞動合同法」資遣員工、二是由全體投資人以書面簽署「全體投資人承諾書」(表明未發生債權債務或者已將債權債務清償完結)、三是企業信息系統公告「20天」(公告期限屆滿) ,皆可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註銷。隨著台商轉移事業版圖至東南亞等國投資開發,將以政治經濟與文化社會實力產生絕對的影響力,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第二次提出該政策,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目標鎖定南亞及大洋洲國家。

  台商自1990年陸續投入中國市場歷經了台灣經濟起飛,創業者如今都已邁入老年階段,累積30多年的事業成就,如今因為外部政治因素加上自我生涯規劃,紛紛選擇撤出中國市場,或是前往東南亞來發展,箇中關鍵仍是在於中國式的共產主義政策產生信任危機。

  中國政府自2021年拋出「共同富裕」的政策主張,引發台商遭遇整肅的集體危機,歷經這兩年來的出走浪潮,加上中國在地企業馬雲、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等人物及產業接連遭到政治清算,已讓台商目前態度產生巨變。台商如今面對中國人力成本升高、本土競爭加劇,僅能採取投資縮減,逐步脫鉤中國市場,也加速了企業轉向其他國家發展。

  中國2021年也頒布了「能耗雙控」造成限電時間與範圍持續拉長擴大,迫使台商產生投資危機,2022年舉凡四川重慶延長限電時間,限電區域也已遍及華東,對於未來政府電力的供應鏈已經產生"無近憂卻有遠慮"的現況。另外由於夏季氣溫飆高,政府電力供應吃緊的現象頻傳,從八月起就已陸續臨時限電,就連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也都遭受波及,台商目前為了降低「限電令」的影響,目前只能調班因應,生產改為離峰階段,無疑成為退場中國的另一考量因素。

  台商未來將在美中對抗的雙供應鏈下撤出中國市場,同時謹守三點「退場節稅模式」才能維護自身利益,畢竟在中國式的共產主義政策變動下,不論是「共同富裕」還是「能耗雙控」,台商在失去投資權益以及資金安全的預期心理,不僅難現「V型復甦」,中國也將造成自身的「經濟孤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