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控告抖音(TikTok) 旗下《今日頭條》針對性隱蔽下載連結勝訴,中國當地法院查明應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日前又傳出OTT平台愛奇藝台灣站將於10月解散,也讓充滿政治色彩的愛奇藝再惹爭議。

  經濟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去年聯手開鍘愛奇藝,根據兩岸條例第35條第2項,將代理或經銷中國OTT及相關商業服務納入禁止範圍,也牽制了紅色滲透的「文化霸權」。

  義大利學者葛蘭西提出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理論 ,直指透過非暴力的意識形態控制,通過傳播媒介將其思想潛移默化,也造就了強權國家的文化入侵。

  經濟部禁止台灣業者代理中國OTT業務的「愛奇藝條款」生效至今,歐銻銻娛樂宣佈從法令生效日起,停止愛奇藝會員經銷業務,也放棄愛奇藝品牌代理服務。愛奇藝台灣站付費分為兩種會員制,一是透過網站,經由歐銻銻娛樂委託的台灣公司藍新金流收款;二是利用手機App Store和Google Play直接付費而由蘋果和Google直接與愛奇藝拆帳,目前只禁網站而不禁手機,也讓半套禁法恐怕難以抵擋紅色滲透。

  文化研究提及「後殖民」觀點,一種別於軍事武力,透過意識形態,企圖藉由國家機器的管道合理化。隨著全球民主化的浪潮侵襲,鮮少再以武力作為殖民他國的唯一手段,改以經濟或意識形態的方式宰制。閱聽人若長期接觸陸片、陸劇、陸綜等,某種程度將會產生潛移默化之效,包含說話口吻、用字遣詞、親切認同等,進而達到文化統戰之目的;當我們的語言意識已與中國達到趨同,反而難以區分其文化差異!

  台灣政府若對中國OTT業者來台落地只禁金流而放行內容,恐讓「洗腦」或「洗產地」的政治意識形態全面入侵,隨著國際OTT列強搶食全球數十億華人的影視大餅,政府也已邀請美國Netflix擴大在台投資內容製作中心,凸顯我國在OTT產業內容策略走向自給自足的路線。由於中國資金大舉入侵世界各國,不論是重大建設BOT案、上市公司併購案、經營權、房地產等,已經無孔不入進行經濟與文化的殖民,進而遂行官方政治的實際目的。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抗中策略」就是最佳代表,為了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從2017年開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進行調查與關稅加徵,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產業」。愛奇藝從2016年就以委託經銷在台紮根,是由歐銻銻娛樂代為營運愛奇藝台灣站,開站將近三年便以「如懿傳」、「延禧攻略」、「軍師聯盟」等歷史大劇打響名號,光是愛奇藝台灣站每天單次到站人次超過百萬;「文化統戰」自然成為主要隱憂,因此制訂中資來台投資相關許可辦法還得兼顧文化傳播權,電影電視影音串流服務列為中資不能允許項目就成為了基本門檻。政府如今無法管制愛奇藝在台的手機平台,也讓中國騰訊、優酷、芒果TV等OTT業者大軍壓境,透過網際網路也規避了違法落地,也對台灣的本土內容產生嚴厲挑戰。

  隨著OTT在全球市場宛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如何在新自由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求取平衡已是當代顯學,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基於一種社會發展的商業運行,只有處於一種虛弱政體才能再現民主,但是基於目前中國的高程度政治化,恐怕遂行傳播媒體的帝國主義機率最高。台灣影視節目無法入境中國就是文化霸權的現象,愛奇藝雖然上架台灣節目堪稱不遺餘力,2020年台北市政府跨年晚會由華視、必應創造公司一起投標,但必應逕自向北市府申請專屬授權再將該權利轉售愛奇藝平臺,為了轉播在主舞台刻意不放國旗。

  我國設立OTT 專法目的在於防堵中國文化入侵,愛奇藝一開始的「代理模式」就是遊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範邊緣,若再不以專法補上《廣電三法》的空白漏洞,如何維護主權地位以及言論自由,政府也可在未來參考德、法等國以專款專用特別稅來保護本土影視產業。

  台灣影劇市場命脈依賴政府政策才能抵禦「文化霸權」,強權國家的文化入侵不可小覷,「愛奇藝條款」目前因為金流問題而只禁網站而不禁手機,期待未來修改OTT專法來作內容審視,甚至還能透過專款專用特別稅收來共同保護我國本土影視產業的長遠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