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泥在今年五月,《礦業法》修法前夕(更準確地說,原本《礦業法》應該更早就要修,但不知為何,12月7日才真正送出行政院,在齊柏林導演過世的半年之後),經濟部用最快的方法,給了20年新城山礦場採礦權的展延。無論15年前《環評法》通過後本該做的環評分析,或數十年前,非法取得礦場用地。那被削平的山頭,就在無聲地訴說。

另外,中龍鋼鐵的旁邊就是臺中火力發電廠,這兩家工廠聯手貢獻了紫爆的PM2.5,還有超過150的AQI。中龍鋼鐵的母公司是誰呢?當然就是中國鋼鐵。

至於臺塑,還記得六輕嗎?六輕工業區為了人定勝天的理想,填海造陸,一年為臺塑賺進超過六千億。但是,廠區裡高聳的398根煙囪,也排出可以致命的甲酸,濁水溪南北岸的麥寮鄉、台西鄉、彰化大城鄉等地居民終日面對這樣的天空。雲林的PM2.5跟AQI,是少數可以跟臺中「抗衡」的地方。另外,為了建成工業區,濁水溪在集集攔河堰被抽乾,只為了六輕一天30萬噸的用水。濁水溪斷流,地下水缺乏補助,讓雲林縣變成全臺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不只是農民被迫抽取地下水,背上無辜黑鍋,高鐵雲林站更是岌岌可危,臺塑曾經承諾要使用海水淡化措施,但至今沒有下文。

這四家企業加起來為臺灣「貢獻」超過四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而且,這些化石燃料產業都是所謂的「殭屍能源」,若沒有政府補貼挹注,根本支撐不下去。臺灣政府在2013年,一年甚至花了近6億美元在化石燃料上,每個臺灣人,都花了24.3美元在化石燃料上。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要打這麼多平常在新聞上就可以看到的東西給你看?理由很簡單,這些都是臺大校務基金投資的對象。

不知道你是否好奇過,每年臺大從教育部領的補助,都被用在哪裡?其實很好找,到臺大主計室的網站,旁邊有個「財務報表」,點進去,就可以看到近十年來,所有臺大校務基金的預算跟決算。

點進去一大本長長的pdf,你可能會頭昏眼花,我直接找給你。有一欄叫做「資金轉投資及其餘絀明細表」,臺大去年校務基金花了18億6000萬在股票投資上。其中,有兩億六千萬,被花在中鋼、亞泥、臺泥及臺塑相關企業,佔了總投資額近1/6。

而且,臺大用來投資的校務基金,都是納稅錢。看完這些,你還認為臺大應該繼續當他們的股東嗎?

節能減碳、永續發展已是全世界趨勢,也是全球各國所努力的目標。各國紛紛訂下減少碳排的目標,臺灣政府目前也將2025年碳排減少10%入法,堅定抗暖化的決心。

然而,作為臺灣高教龍頭、教育首府的臺灣大學,卻用校務基金投資、支持如此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明顯與「永續發展」的理念相違背,無法落實世代正義。

臺大新校長遴選開始,目前沸沸揚揚的勞權議題,甚至前一陣子因為「中國新歌聲」所面臨的借場爭議,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臺大做為高教龍頭,校長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用放大鏡檢視。

但我認為,攸關「世代正義」的永續發展才是新校長真正應該關心的課題。誠心希望新校長可以依照「責任投資」原則,進行校務基金投資。何謂「責任投資」原則呢?即是聯合國所支持、推動,將永續發展三大元素:環境、社會、經濟同時納入考量的投資模式。且應在責任投資原則中明定不得投資化石燃料相關產業,臺大校方更應以股東身分,要求所投資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以求永續經營。

此外,這筆錢無論是轉投資於綠色產業,或是用於校內建設,對學生、對這個社會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已故傅斯年校長有句名言:「奉獻這所大學於宇宙之精神。」我相信,這便是臺大作為國內高教龍頭最好負起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之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