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常種下遠因。
唸國一時在一個寒假午后看到父親放在桌上一本舊舊黃黃的書,書名叫《異域》,我好奇隨手翻閱,越看越心驚,結果就看完了。年少的我覺得故事好看,但有些地方看不懂,不過對血淋淋的傳奇戰鬥、滇緬邊界原始叢林的瘴癘之氣、毒蚊與猛虎的描述留下印象。
後來就沒再對這個地區留意,到最後是完全陌生,有的印象就是泰北有很多鴉片、戰爭與難民,未曾用心瞭解過。
清邁大塔寺院區
直到去了泰國的清邁、清萊、美斯樂、金三角、美塞,與緬甸的大其力,回來後重讀《異域》和相關資料後,才對該地區有了較細膩的瞭解。親自走過,再重讀一遍文字敘述,腦中就有圖形,讀起來很具體,感受真切。
泰北義民文史館區
我們在美斯樂的泰北義民文史館停留甚久。出身美斯樂的泰國導遊蘇其明為我們解說泰北孤軍史,聽起來倍覺親切。40幾歲的阿明跟我們說,小時候生活艱苦,罌粟花果實成熟期間,每天睡眼惺忪摸黑在太陽未出前用特殊的刀具,採集汁液。他曾因肚子痛沒藥吃吸幾口鴉片解決,這是大人要他這麼做的。
其實我剛踏進這裡時是採取保留的態度,我同情孤軍的處境、佩服他們的堅苦卓絕,但不喜歡處處看到國民黨的痕跡。不過我也理解這是時代因素,因此不喜的情緒並不影響我對這個具歷史意義的村落的好奇與進一步的瞭解。
英烈紀念館
從搭小巴上山開始,即訝異此地山山相連之美,甚至有世外桃源之感,與以前從文字所認知的蠻荒可怕相當抵觸。幾十年的變化真大!
我想閱讀過《異域》這本書的人,大概都有一翻閱就一口氣看完的經驗。柏楊的敘述功力真了得,他在自立晚報連載這個以紀實報導之名的戰史小說時,本身並未親臨現場,是根據一位叫馬俊良的記者採訪撤退來台孤軍所得寫就,竟能如此扣人心弦!
《異域》裡的人物,我僅記得鄧克保與李彌將軍,而鄧克保是書裡唯一的虛構人物(也是柏楊寫這個連載時用的筆名)。柏楊曾說,他當時用鄧克保這個筆名是唸小四時一位同班女同學的名字,他一輩字都沒跟她講過話,但忘不了她的美麗,她那男性化的名字,於是寫作時就拿來當他的化名。至於李彌將軍也不是因看書記得,而是有一段時間常聽到我父親提起。因此在文史館看到段希文、李文煥、石炳麟、馬俊國、雷雨田等將軍的照片,全然不識,事實上書裡除了李文煥與石炳麟外其他人的名字沒有出現。
石炳麟原為莫乃的土司(即,少數民族的頭目),加入孤軍成為縱隊司令
重讀時我對李國輝將軍這位有悲劇英雄性格缺陷的人物印象深刻。他的出現是因為李彌將軍在1949年12月參加當時雲南省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軍政聯席會議被扣,早已叛變的盧漢藉這場會議將統領8軍的李彌與26軍的余程萬軟禁。李國輝是8軍裡的一個團長,他察覺到李彌將軍遭盧漢扣押,於是聯合26軍向昆明城垣猛攻,營救長官。
當時8軍有3個師4萬餘兵力,26軍有2萬多兵力,武器亦精良,兩軍的兵力與戰鬥力勝過盧漢部隊,原是可以攻克昆明,結果余程萬被營救出來後,原因不明地悄悄率26軍向滇南撤退到蒙自。26軍一撤,盧漢的援兵又到,原來圍城的人變成被圍,在殺出圍城後,8軍退到26軍的防地蒙自,從此揭開孤軍的傳奇戰鬥。
這之後李彌和余程萬飛到台灣參加最高軍事會議,李彌將軍決定續留雲南,建立基地。余程萬26軍的一個團退到海南島的海口。
情報戰對戰爭勝敗常起關鍵作用。如果不是情報失誤,這批總數有6萬多人的國民政府軍軍力不會變成1千多人。
就在新年期間8軍與26軍交接防務空虛前夕,由於情報混亂,結果誤判蒙自一帶僅是土共騷擾,而不知陳賡率領的共軍正規軍已兵臨城下,正放心吃著年夜飯的兩軍遭突襲,倉皇應戰後,撤退到建水一帶,這次的撤退是潰敗的先兆。
首先是大軍沒有馬上向元江南岸撤退,而是在石屏建水一帶逗留4天。退卻戰重在迅速脫離敵人,不被敵人尾追啣住,而這只有具高度的將才才能指揮,偏偏此時的李彌人在台灣無法有效指揮,負責的曹天戈將軍因此鑄下大錯。
其次是撤退的程序。未按原計劃一天抵達目的地,而是捨近求遠,在蜿蜒崎嶇僅容一人的山徑,6萬大軍擺成一行,在絕境裡走了七天,極度困乏下幾乎無法作戰,抵達元江後又遭共軍包剿,結果全軍覆沒,血染元江。
至此,僅剩不善言辭與交際,卻驍勇善戰、機智的李國輝所率領的709團1千多人。整個中緬邊區就是在這位行伍出身的將軍指揮下開闢與壯大,震驚聯合國,他在中緬邊區的戰史佔有重要一頁。
709團在歷經各種災難險阻後入緬,與駐在小猛棒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帶領的五六百名訓練有素的戰士會合。接著改組為復興部隊,李國輝擔任總指揮,譚忠為副總指揮。
1950年6月16日爆發第一次復興部隊與緬甸國防軍大戰,打了兩個多月,復興部隊先是慘敗,繼而大勝,一路攻入大其力與阿卡。雙方和談後,復興部隊進入猛撒,並以此作為基地。
閱讀時看到大其力這個緬甸邊境城的名字,眼睛一亮。這次泰北之行,我們就是從泰國北境邊城美塞,徒步進入大其力,這個曾是金三角地區毒品與賭場最猖獗的城市。
美塞大街盡頭是泰國海關
橋的盡頭是緬甸在大其力國門
接替毒王坤沙於2013年伏法的金三角新教父糯康即是以大其力為其大本營。隔開兩座邊城的美塞河,河面不到六米寬,過去毒品猖獗時,據傳每天都有浮屍。與美塞相較,這裡顯得貧窮、灰色,甚至讓人心生戒慎。不過正逢潑水節,我們在這裡被潑得哇哇叫,水珠般的笑聲濺著泥土路!
再回到《異域》。以1千多人的殘兵打敗緬甸國防軍,震撼世界。1951年李彌將軍回到曼谷,發佈命令,將709團改編為193師,師長為李國輝,278團改編為93師,師長為新派的彭程。戰績彪炳的譚忠未升任師長,依舊是團長。
3月18日,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和「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的李彌,下令向雲南反攻。3、4、5、6月一度佔領了雲南滄源、耿馬、雙江、瀾滄四縣,但隨後共軍反擊,李彌軍全線潰退,逃回緬甸。
1953年5月緬軍以1萬人以上的精銳兵力攻擊孤軍游擊隊總部的猛撒,展開為時1個月的薩爾溫江大戰,戰況慘烈,最後出現肉搏血戰,結果緬軍不支撤退。在緬軍戰敗後,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接著召開美、中、泰、緬四國會議,會議決議,孤軍必須撤退到台彎。1953年11月孤軍第一次撤退。
《異域》寫到1955年底緬軍攻陷景勒,鄧克保與留下來的弟兄退入叢林結束。
看完書後很好奇統領孤軍第一人的李國輝將軍退到台灣後真的以開養雞場為生嗎?的確是。英雄的尾曲竟是如此不搭調!而對部下不離不棄,與李國輝扛起孤軍存續重擔的譚忠將軍,撤台後則以開小麵館為生。當時國民黨政府派系林立的軍方,是這樣對待盡忠於國、出生入死的勇者!
柏楊在泰北義民文史館的留言
孤軍最後怎麼到清萊府美斯樂的?
第二次撤退時,93師的3軍(李文煥)與5軍(段希文)沒有撤離,續留泰緬邊境,成為泰北孤軍,歸泰國政府統轄,後來為泰國政府收編,協助清剿苗共與泰共,3軍最後駐地唐窩,5軍駐地美斯樂。
泰國國土南部狹長中北部寬廣,中央政府在臨海的曼谷,因此鞭長莫及,久久無法平定活躍于泰北山區的苗共與泰共,亟需孤軍協助剿共。孤軍則基於生存的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出面協助征伐。在孤軍血戰、死傷過半下,終於平定。泰王蒲美蓬,主動邀請孤軍將領段希文到曼谷,御賜公民權和居留權。在頒授典禮上,段希文向泰王蒲美蓬跪下領受。
1980年段希文將軍過世,遺體覆蓋泰國國旗,其墓陵所在位置可以看到整個美斯樂。雷雨田將軍則繼段希文之後為孤軍領袖。他廣植櫻花樹,將美斯樂荒涼的景色美化成泰北春日賞櫻勝地,同時在台灣政府的協助下發展農業與茶業,改善了往日難民村的面貌。
段希文將軍生前使用的拐杖繼續陪著他
孤軍的命運很奇特,它的存在讓緬甸政府頭痛,但某種程度也阻卻緬共勢力進犯,讓緬甸免於赤化。與中國共產黨作戰敗陣、反攻也失敗的孤軍卻成功消滅苗共與泰共,使泰國無內戰與赤化之憂,進而為東南亞最富庶的國家。
這個孤軍傳奇,被小說家之筆的雄渾穿過時間雕塑出來。我踩入真實的美斯樂,從紀實小說溯回其源頭,真實與小說凝聚,《異域》之芒竟然從歷史亮了起來,照亮結晶的史實之魂。
泰北之行剛好是東南亞國家的過年期間,我們車行金三角地區往清孔時潑水節還在熱鬧進行
照片:董恆秀拍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