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林家銘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林家銘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出了大業隧道,謝市府讓基隆只剩醜聞?

    2025.04.30 | 15:09

    在基隆這片曾經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今日卻瀰漫黨政不分的悲哀。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的離譜行為,如同滾石,壓垮了我們對於公權力的信任,讓人不禁感嘆:基隆,我們的城市,何以沉淪至此? 基隆從繁榮到沒落,離不開國民黨的長期執政,而國民黨的長期執政又離不開特定幾個家族的壟斷與把持。壟斷意味了封閉,把持帶來了親信分配,於是乎,長期缺乏市民參與的結果,滋養了「只要我要,有甚麼不可以?」的政治文化,導致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成為全台首宗非法使用戶政資料,涉及偽造文書,用以協助罷免在野黨議員的醜聞。 這是市府的醜聞、黨政不分的醜聞,但這個恥辱的印記卻讓 37 萬基隆人共同蒙羞。四十萬交保,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我們對這座城市的失望。當我們的官員們以權謀私,當市政變成了黨派的工具,基隆的未來何在?  我們賦予了政府蒐集與保管個資的權力,是基於確保這些資料會用於合法的行政目的,增進民眾福祉,卻沒想到基隆市政府成為帶頭的個資隱私侵犯者,並且用於針對在野黨議員的罷免連署。 行政中立不見了,沒有人敢保證,類似的公權力濫用,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美國上個世紀政府涉入竊取機密案的水門事件。身為當事人,尼克森總統在事件發生後,試圖掩蓋真相並干預司法程序,這場道德災難令美國人震驚,因為這形同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直接挑釁,最後注定了尼克森辭職下台的厄運。 我們渴望一個清明的政府,一個能夠聽見市民聲音的政治體系,更要求這樁醜聞必須徹底調查,向全民交代,確保未來不再重蹈覆轍。希望未來的日子,基隆能夠重拾那份屬於我們一般市民的尊嚴與希望,而不再是家族盤據、黨政不分的悲劇舞台。
  • 投書 不能跟韓國比?住宅電價比不比都該漲!

    2025.03.26 | 12:46

    國民黨立委指出,韓國薪資所得比較高、電費當然比較貴,所以台灣不能拿韓國比。此言並不精確,但若立委認同「所得提高,物價當然比較貴」,那依此邏輯,不用跟韓國比,只要跟過去的台灣比,國民黨肯定也應支持住宅電價合理調漲!我國基本工資 2005 年 15,840 元,至今連九年調漲已達 28,590 元,二十年漲幅 80%,物價和整體生活品質也提高。但物價提高不代表民眾經濟更拮据,適度的物價提升(CPI年增率2%)通常被認為是健康現象,能刺激消費和投資,有助於經濟成長,和基本工資提高是互有正面影響的。二十年來不只工資提升,台灣家戶可支配所得逐年提高,驚人的是:電費佔家戶所得比例非常低!意思是每戶人家可運用的錢裡,只有非常少部份需要花在電費上。即使近年電費調漲,電費佔所得比仍低,對一般家庭經濟影響非常小。根據2020年資料,台灣電費佔所得比 0.8%、韓國 2%(何況韓國近五年電價漲幅遠高於台灣),韓國電費對家庭經濟的負擔比台灣更重,不是薪資高就比較能負擔。國民黨立委只看薪資不看電費占所得比,有誤導之嫌。然而,基本工資漲,電費佔所得比極低,330 度以下低級距住宅電價卻一直沒調漲。二十年前國際燃料價格上漲時電價曾漲 5 次,但低級距住宅電價都沒漲;2015 年國際燃料價格下跌,電價配合降3次,先前沒漲的低級距竟跟著降;2018 年後電價再因國際燃料價格而調漲 4 次,低級距卻又沒漲。別人漲時它沒漲,別人降時它降更多。即使去年小調 3%,低級距住宅電價還是比二十年前更低。無論是跟韓國比,或是跟二十年來的台灣比,低級距住宅電價都不合理,檢討並調漲住宅電價只是簡單的經濟學道理。
  • 投書 民生電價「便宜致百病」!

    2025.03.18 | 13:27

     藍白兩黨總說台電虧損是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事實上,這句話並沒有錯,台電虧損確實是因為錯誤的能源政策,但是是因為「國民黨執政時錯誤的能源政策」。不要笑我又搬「馬維拉」救援,事實就是如此殘酷又可笑,也說明了政治並非兒戲,國民黨時期的錯誤政策對台電虧損種下遠因,十幾年後仍在遺害社會!馬英九執政時期,台電本身就還有累積虧損沒打平,好不容易燃料成本降低可以彌補虧損,馬政府卻堅持讓電價不合理「連三降」,甚至降到比成本還低,讓台電貼錢賣電,財務體質不良問題加劇,後來燃料成本大漲,電價卻難以說漲就漲,種下目前鉅額虧損的遠因。當然你可以說台電現在也做虧本生意,但事實是,情況不同不能混為一談。現在國際燃料價格昂貴,台電吸收燃料成本穩住物價,為減緩通膨而犧牲承擔;但馬政府當年是國際燃料降價,卻不讓台電先打平累積虧損,硬要台電在有累積虧損的情況下降價,還把電價砍到比成本更低,只為了在總統大選前討好選民。大家都喜歡便宜的東西,但電價從來不是「便宜治百病」,相反地是「便宜致百病」!現在民生電價比二十年前低,過度偏離成本的低價不只造成台電虧損,伴隨而來是電力系統建設因為財務考量而受限。民眾也因習慣低廉電費造成浪費,難以落實節能,甚至用電觀念出現扭曲。另外,因為330度以下級距的住宅電價太便宜,不少民眾鑽漏洞向台電申請分戶。例如原本一戶600度用電,若拆成三戶計收,每戶用電都在330度以下就能適用較低級距的便宜單價,因此總用電量沒減少,電價卻便宜許多。無法節電又逃漏電費,還增加分戶、抄表和收費的作業成本,讓台電的負擔更加沉重。國民黨執政時連三降讓電價偏離成本,迫使台電進入貼錢賣電的困境,後來國際燃料大漲,國民黨成國會最大黨,又強力砲轟阻止漲價。就連政府仿照其他國家提供電力公司補貼,預算也被國民黨全數刪除。過去到現在國民黨種種缺乏遠見的「討好式」作風,短期討好了民眾,長期卻造成電業虧損和社會亂象,徒增額外損失,對國家發展和照顧民生都是弊大於利。「便宜致百病」的民生電價,該是校正回歸的時候了! 
  • 投書 民生電價的三個荒謬

    2025.03.13 | 18:44

     最近幾次漲電價,都是漲產業電價,對於民生用電則都是凍漲。而所謂的民生用電,其實就是指一般民眾住宅的用電。二十年來,住宅電價不但沒有調漲,還反而調降三次!在藍白聯手砍光中央補貼台電的預算之後,台電勢必要將原本一直凍漲的住宅電價漲足才能抑止虧損,有些人開始炒作和製造恐慌,但其實住宅電價存在三個荒謬,早該調整了! 荒謬一,現在的民生電價竟比20年前低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基本工資提高、人力變貴,物價也相對提高。基本工資從15.8K調漲至今28.5K,物價提高也是大家都有感,原本60元的便當現在可能要120元。雖然嘴上抱怨,但心裡知道民生物資比20年前貴很正常。但是,同樣是民生必需的電力,以最低級距120度以下住宅用電來看,20年前每度2.1元,現不漲反跌,每度竟只剩下1.68元。尤其俄烏戰爭後全球能源價格飆漲,許多國家不論民生或產業電價都大幅調漲,但台灣的民生電價竟還比20年前低,非常荒謬! 荒謬二,電價遠低於成本,越賣越虧!物價上漲當然包括用來發電的燃料價格,尤其近年的燃料漲幅更是翻倍飆漲,連帶讓發電成本提高,是全球各國電價大漲的主因。台電的發電成本,從20年前每度1.97元,上升到目前每度3.71元,已經接近翻倍。比較住宅電價和發電成本,不要說現在最低級距每度1.68元了,就算用20年前每度2.1元來比,民生電價都遠低於發電成本,等於現在台電該級距每賣一度電,就倒虧超過一度電的錢,非常荒謬! 荒謬三,富人和弱勢同享低廉民生電價電價的收費方式是分段計收,每個級距的單價不同,不是全部都用最貴的或最便宜收。假設我家三月用電400度,則電費是(1~120度共202元)+(121~330度共454元)+(331~400度共212元)=總計約868元,所以用電越高,越高的部分適用越後面的級距,單價會越高。也就是說,前兩個級距電價過低,不分用戶財力都能享受到的,富人也同樣享有前段便宜的電價。反倒弱勢家庭因為電器老舊、耗電量大,用電量不一定都在前段級距。原先照顧弱勢而凍漲的美意似乎變成照顧了富人,非常荒謬!民生電價比20年前還低,而且價格遠遠低於成本,賣越多虧越多,這是無論在任何公司都不合理的狀態,不是台電的問題。加上照顧弱勢的美意可能偏離,各黨都不該再無視三個荒謬,將簡單的成本售價機制過度政治操作,才是解決台電財務的根本之道。
  • 投書 謝國樑搞不懂,基隆罷免有三種!

    2025.02.17 | 17:37

    基隆市長謝國樑嘴上高喊「他認為現在所有的罷免都是惡意且不合理」,之前也說過「不贊成任何形式的罷免」,結果馬上交代國民黨報復性罷免,雙重標準一覽無遺,打自己臉的速度更是前所未見,刻意混淆三種罷免,完全是把市民當白癡,混淆視聽的極致!前一個歷經多次罷免以及選舉的城市是高雄。從罷免韓國瑜、補選陳其邁、到黃捷罷免案,市民的智慧清楚區分三者的意義,給了國民黨教訓、高雄市政的復甦,也保護了優質的在地議員。從這件事來看,沒學到教訓的,反而是國民黨跟謝國樑。基隆的第一種罷免,就是謝國樑市長罷免案,主體在市民、原因在市政、問題在個人。當時謝國樑因獨步全球為Gogoro的送車政策開始胡搞,更開直播胡言亂語怒罵議員,宣稱國門廣場要蓋摩天輪,包含染疫慰問金跳票、開放騎樓停車、帶警察破門東岸等施政手法搞得全市無所適從、混亂不堪,導致市民怒火沖天,各項媒體評分指標幾乎都是吊車尾,全台灣所有縣市首長就他一個要被罷免,相信那段過程對所有市民都是印象深刻,不需要多言。基隆的第二種罷免,是現在的全國大罷免,主體在公民、原因在國會、問題在藍白。在野黨通過毀憲亂政的財劃法、憲訴法、選罷法,掏空中央預算導致政策無法執行、剝奪人民提出釋憲的權利、大幅提高人民監督民意代表的門檻,這都是全國公民對於白藍多數國會的不滿,每一位國民黨、民眾黨的立委,都是這次法案表決的推手。基隆的第三種罷免,是國民黨提出的議員罷免案,主體在國民黨、原因在政治、問題在哪不知道。第一次罷免和第二次罷免,民進黨都是尊重公民意見,畢竟不是獨裁國家,政府當然不能阻擋人民行使罷免權。但國民黨卻忽略民間的憤怒,刻意牽拖民進黨,更把市政混亂、國會亂象造成的問題,算到地方監督市政的議員頭上,其邏輯就跟市政和國會一樣不知所云。謝國樑刻意混淆三種罷免的定位和意義,不去探究罷免案成型的原因,甚至不檢討自己政黨在市政、國會上的施政及立法品質,更因為政治報復的動機,直接以地方黨部展開罷免案,是百分之百的非理性行動,沒有對國家的幫助、沒有對政策的探討,唯一有的,只有國民黨跟謝國樑惡質的政治思考和報復仇恨。國民黨的基隆市黨部,難道敢不問過謝國樑就發動罷免?如果不問,就是看不起這位市長,如果問過,這就不是默許,而是謝國樑的背書。在遇到自己罷免的時候,就是說「反對惡意罷免」,號召罷免別人的時候,就退居幕後指揮,這不是雙標,什麼才是雙標?第一種罷免,為了城市家鄉。第二種罷免,為了保護國家。第三種罷免,為了政黨利益。三種罷免都分不清楚,謝國樑與國民黨,請不要把基隆市民當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