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林詩容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林詩容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美國殺人也許是正當的?這對整個國家有幫助嗎?

    2020.01.05 | 10:29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上任後,向來以其狂妄自負的言論及飄忽不定的政策而出名。不過,令國際社會感到安慰的是,他在對美國軍事力量在海外部署的政策相對採取謹慎而保守的態度,畢竟川普在當年競選總統時曾承諾,在他的眼皮下,美國不會進一步捲入中東地區「無休止的戰爭」。 總的來說,在他擔任總統的三年多以來,他確實一直堅持著這點。去年10月,他突然自敘利亞撤軍的行動儘管受到了嚴厲的批評,但那次撤兵至少與他一向主張希望避免中東戰爭以及強調國家利益的「美國優先」政策保持一致。也因此,過去這三年儘管這位美國人所選出的第四十五任總統常因浮誇的言論而登上國際版面,但他的火爆脾氣似乎並未像2016年當選時國際社會所擔心的,擴張到對軍事行動的熱衷。 可惜的是,隨著川普決定下令讓美軍空襲巴格達機場並擊殺伊朗將軍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後,再次證明了過去國際認定他在軍事行為上是屬於偏向溫和反戰派的論點完全是荒謬的猜測。 殘酷又憤世嫉俗的蘇雷曼尼將軍被視為是威脅西方利益的問題製造者,曾參與敘利亞內戰時大規模殺害平民的行動。作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的領導人,他自1980年代的兩伊衝突開始嶄露頭角,至今在當地備受尊崇,更被認為是伊朗政權中第二強大的人物。也因此,美方擊殺他的行動將帶著重大政治性意涵,很可能會釀成美伊兩國之間難以挽回的衝突升級。 正因上述考量,儘管2003年時蘇雷曼尼在伊拉克戰爭中有著關鍵性作用,但當年布希總統便拒絕了以暗殺的方式解決這個麻煩人物,其後的歐巴馬總統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兩人都認為若採取擊殺行動很可能將直接引發美國與伊朗不可避免的全面戰爭。而在他們之後的川普總統顯然決定無視如此巨大的風險,下令空襲巴格達並擊殺了蘇雷曼尼。他甚至在行動結束後,在自己的推特上用一面美國國旗向世界宣布這一歷史性的重大時刻。如此充滿挑釁意味的舉動,可以說是直接挑戰了美國本身的國家安全和整個世界中最動蕩的地區之一的穩定。這是自上任以來就被全世界矚目的美國總統,川普的又一次出人意料的行動。 在暗殺行動後,五角大樓立即就此出面,對外聲稱他們確信在一名美國承包商在親伊朗民兵的火箭彈襲擊中喪生的事件後,蘇雷曼尼將軍仍在計劃襲擊該地區的美國外交人員和服務人員。 正如川普一定知道的,本次殺害將軍的行動幾乎可以確定會直接導致未來類似攻擊事件持續發生,且規模只可能更大,甚至會針對平民。而其他災難性的後果也可能隨之而來。例如,對美方無人機擊斃其重要官員感到憤怒的伊拉克政府,很可能會藉此要求剩餘的美軍撤離;而歐洲外交官在美國於2018年退出後一直設法維持的伊朗核協議,勢必將更加瀕臨崩潰邊緣。 當然,最具災難性的後果,大概是當年布希與歐巴馬總統最擔心的──中東地區爆發新的戰爭。而對美國最不利的是,如果這個假設成真,這次,將會是由川普所領導的美國作為主角。此外,具有豐富非對稱作戰經驗的德黑蘭當局當然會評估當前局勢下他們所需要做出的挑釁或報復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但是,一旦這個陷入困境的政權對自己的能力出現錯誤的估計,他們的行為很可能進一步再次引爆區域衝突,其周圍虎視眈眈的政權也很可能捲入,例如以色列等國。這樣的衝突升級最後很可能對該地區、甚至整個國際局勢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害。 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川普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曾驕傲地表示:「我擁有直覺,而有時候我的直覺告訴我的事情,比其他任何人的大腦能告訴我的都還多。」依靠直覺行事的他,自從成為總統以來,也已經拒絕跟隨很多前任總統們所遵循的國安決策程序。也許隨著2020總統選舉日的接近,他的直覺告訴近日身陷彈劾風波的他,消滅一個惡名昭彰的美國敵人將對自己的選舉情勢有所幫助。不過,無論動機是什麼,川普總統再次任性而不受控的依直覺行事後,已然直接將美國和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再次帶入了一片危險而未知的水域,而這般後果究竟會導向怎樣的局面,整個世界都在關注著。
  • 投書 是福還是禍?《難民法》背後的糾葛

    2020.01.05 | 10:29

    香港反送中運動自2019年中開始後,有不少香港人來台灣試圖尋求協助。其實,台灣因為地緣、政治因素,每年都會有不少政治難民前來申請庇護,包括來自中國的當地民運人士、西藏的流亡人士、無國籍者等等。然而,台灣目前並沒有《難民法》,無「法」提供來台的政治難民正式政治庇護,甚至在缺乏機制之下,難民只得在台灣以非法身分生活、偷渡離開台灣、甚至恐被我國政府遣返,飽受生命威脅。 內政部曾於2005年提出《難民法》草案,卻因涉及「難民定義」與「中國身分者是否適用」問題而未被立法院排入審查,一直到2016年完成一讀,卻至今未被排入院會二讀審議。自香港的情勢出現變化,台灣各黨派也重新開始提出訂立《難民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第1條規定,難民可以是外國籍或無國籍人,且在母國境內完全無法取得有效保障,不論是來自執政政府、特定機構及組織、或母國境內的另一個獨立政權,才能「跨越國境」尋求庇護。而在台灣的情況下,不論是中國或香港的身分,都無可避免地會觸及兩岸政治議題。 由此可以理解,《難民法》長期被忽略的最大原因,正是中國因素──會到台灣尋求政治庇護的人,許多是來自中國、香港或西藏的「異議人士」,但在我國憲政機制下,中港澳地區不真正屬於「外國人」的範疇,無法構成難民的條件。各政黨據此多因不想直接挑戰兩岸議題而對此議題敬而遠之。除此之外,在政治考量上,外國人並沒有選票,現實上對政黨爭取執政並不會直接帶來效益,因而缺乏推動立法的誘因,因而草案就被擱置了十餘年。 自從香港議題浮現以來,台灣有許多政治人物、學者都主張應儘速通過台灣的《難民法》,否則台灣根本無法實質撐港。但在2019年9月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呼籲立法時,執政黨卻回應台灣並沒有急迫通過《難民法》的必要,可謂再次宣判了《難民法》無期徒刑,輿論因此批評支持香港的言論不過是執政者在操縱議題、販賣亡國感等。 然而,以香港為例,若台灣成功訂定了《難民法》,一旦出現其他可以提供難民庇護且承認「一中原則」的國家,該國可能因此認定該難民在「中國境內」已有機構願意提供保護,從而拒絕已經到該國的香港難民。單就台灣國內法律,也尚未明確定義中港澳身分是本國人或外國人,又如何說服其他國家不會因為台灣訂立《難民法》而拒絕香港難民的庇護申請?在這樣的錯綜複雜的考量下,台灣若確實為了「撐香港」而訂立《難民法》,或許反而會成為香港人在其他國家取得難民庇護的毒藥。 《難民法》草案是一部受到政治角力、兩岸特殊現況影響的法案,因而曾經被束之高閣,也曾一躍而霸佔輿論頭條。即使因為香港議題而再次被提起,至今其出路仍遙遙無期,背後原因無非是所有政黨都希望能夠避免兩岸政治敏感話題直接搬上檯面。但除此之外,究竟在伸出好意的橄欖枝時,會不會成為對方覆舟的原因,反而違背立法目的的初衷,確實也是在政治考量外,需要深刻討論並提出適切因應方案的一項關鍵因素,而不能只是單純丟出一套法案卻毫無配套措施。 台灣向來自詡為民主人權國家,因此,我認為台灣若要實質撐港,現階段或許僅能提供其他的援助,而《難民法》的立法還有待協商,畢竟出於人道關懷的初衷,我們應該要盡力提供香港難民幫忙,而《難民法》卻可能造成他們雖可被台灣庇護,卻失去其他庇護機會的現象,反而可能是一體兩面的傷害。
  • 投書 與建國精神背道而馳的印尼社會:不平靜的巴布亞地區

    2019.11.19 | 12:56

    作為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千島之國」印尼由近三百個族群分散在一萬多個島嶼。其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Unity in diversity,多元而一體)闡明印尼由多元族群、宗教信仰、文化語言的部族組成而互相珍惜為一體的國家精神。然而,自2019年8月中旬,印尼東部邊境位新幾內亞的巴布亞省(Papua)及西巴布亞省(West Papua)因長期遭受自其他群島移居至此的印尼人針對當地原住民的種族歧視及政府當局的漠視而爆發大規模抗議和暴力事件浪潮。連日以來,巴布亞地區局勢不斷升級,造成至少33人死亡、數百個房屋被燒毀、政府逮捕行為氾濫、全省數度斷網、罪犯趁機越獄及至少11500人流離失所──有些估計更達55000人;整個衝突被國際媒體形容為數十年來該省最嚴重的流血事件。 1969年經公投加入印尼後,巴布亞的獨立運動從未停止。原因是,當年的公投雖是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卻僅有被雅加達當局指定的一千多名長老參與其中。幾十年來,外國記者進入巴布亞的行為因此受嚴格控制。媒體自由的缺失,使社群媒體和網路成為本地居民向公眾傳播第一手消息、了解其他地方事件的管道,受歧視的人們也可以講出自己的故事來增強對那些種族歧視現象的迫切認識。然而政府肆意的斷網明顯地限制了以上權利。因此,該行為應視為對民主言論自由的攻擊,顯然亦與印尼國家格言所言之多元精神背道而馳。 自2019年8月事件爆發,印尼政府數次駁回了各國外交使團及聯合國機構的訪問要求,更調來數千名警力及士兵以阻止暴力事件。與此同時,對印尼維安部隊侵犯人權的疑慮亦日益擴大。在數月以來的衝突事件中,人們對人權安全的擔心自有其合理性,然而若將希望寄託在外國勢力的介入調和,恐怕也不是個可以被保證有效的方式。當前,各國外交使團雖表示將積極關注事件發展,甚至提議進一步協助雙方和平磋商,但各國畢竟仍有自己國家利益的優先考量,尤其許多國家在巴布亞有進行中的開發項目。 印尼作為多民族的群島國家,人民間的差異是相當顯著的。這次愈演愈烈的示威顯示,雖在「多元而一體」的精神號召之下,民族間的歧見仍存在,甚至已深化成種族歧視。種族歧視在近代社會中早已被長期注目,人們本應堅定地清除種族主義,以維護人性尊嚴;然而多年來因政治、商業利益上的糾葛,仍難有進展。巴布亞人同為印尼公民,他們自然也應被視為與群島上的其他人民平等。 本次事件仍未見印尼政府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11月初,印尼政府公布計劃在巴布亞建立兩個或至少一個新省的計劃。但是,建立新省份完全不可能結束衝突;相反地,很可能將進一步加劇印尼社會隔閡與內鬥──若沒有全面研究並透徹審查新行政區域,該倡議無非是雅加達分割和統治自然資源豐富的領土及其人民的殖民式策略的延續。 巴布亞的危機顯示了印尼政府的真實面目。這個印尼政府並不聽取巴布亞人民對尊嚴和平等的呼籲,而是設法用軍隊和金錢使他們住嘴;這個印尼政府,允許巴布亞人被戲稱為猴子,而僅僅只是簡單地要求他們原諒。當年建國充滿理想的「Bhinneka Tunggal Ika」精神,如今看來顯得格外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