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即將屆滿13周年,在柏林學偶戲的台灣留學生溫思妮,打算化身成2公尺長的地震魚,連續72小時表演,反芻地震和異國生活帶給她的雙重衝擊。

溫思妮說,雖然921地震時沒被震醒,不過,災難的陰影一直尾隨著她,到88風災和日本福島大海嘯時,再度浮現。她無意重現電視新聞令人麻木的畫面,而是想藉演出探究地震的不安全感,如何長時間影響人的心理。

此外,溫思妮已經在德國生活3年,除了文化的不適應外,她認為,失去母語才是她異國生活的最大挑戰,「不能使用母語,思路不斷被打斷,得一再重新整理,像魚在房間內掙扎翻動」。

地震魚又稱皇帶魚,原本生活在深海,地震發生時,才會游到淺海,溫思妮與在柏林藝術大學學舞台設計的另一位台灣學生侯秀穎,花了整整6個禮拜的時間,才完成這隻地震魚模型,可以直接套在身上演出。

在溫思妮的眼裡,這部名為「地震」的製作,可以定位為表演、裝置藝術或行為藝術,從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3年前地震爆發的那一刻起,她就會在學校的教室連續演出72小時,「讓觀眾在封閉的空間內,感受地震魚的巨大,也讓自己去感受那時間的漫長」。

溫思妮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目前在東柏林的恩斯特布許(Ernst Busch)戲劇藝術學院就讀偶戲表演系。前東德是歐洲偶戲藝術的重鎮,擁有多所國立的偶戲院,柏林、馬德堡 (Magdeburg)、哈雷(Halle)等地,到現在還有官方補助的偶戲院,每天都有多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