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關係協會19日公布「國人國際與外交態度」問卷調查結果,7成民眾認為台灣的邦交國僅22個,數量過少,但對於政府每年編列90多億預算對外金錢援助,過半的民眾認為不值得。協會秘書長黃奎博表示,這個數據顯示台灣民眾對於邦交的認知不夠深入,認為邦交國太少,卻又不想金援外國。

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對於我國外交處境,有76.9%民眾認為台灣22個邦交國數量過少,但對於外交部編列約90億預算援助邦交國,無法接受加上持保留態度的民眾則佔了56.2%。黃奎博指出,此調查反應台灣民眾對外交處境矛盾的心態,邦交國少,卻不想金援外國,政府的外援政策仍須爭取民眾支持。

黃奎博進一步說明,許多民眾質疑經濟不好時為什麼還要捐錢給外國人,或偏鄉小孩都沒飯吃,為什麼還要捐錢出去。對此,他表示,台灣在50至60年代受到國際社會很多幫助,現在有能力應該要回饋。

而在難民議題上,台灣民眾認同開放接納難民的比例達53.1%,但有40.1%民眾認為開放幅度應小一點,認為不應該接受的比例則有37.4%。中研院歐美研究員裘兆琳表示,台灣有許多民間組織在過去已投注心力在難民議題上,像慈濟就已在土耳其設立2所小學,共收容了1700位學生,她認為,台灣在國際援助上是充滿愛心的。

黃奎博指出,對於難民接受與否的意見,台灣正反意見幾乎勢均力敵,他分析,國人可能對難民有所同情,但至於開放接納難民後,應該要安置在何處,則可能產生鄰避效應,他提醒,這將是新政府在務實外交上要重視的問題。

此次民調為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公司於6月底,針對國人對國際與外交態度做民意調查,共計完成有效樣本1140份,以95%信賴區間估計,抽樣誤差在±2.90個百分點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