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但未落幕,因為停電、補票等舞弊事件頻傳,讓這項半民主國家的選舉蒙上厚厚一層陰影。反對黨的法律訴訟才要展開;不甘因此敗選的支持者,憤怒之餘,只好漫無目標的向外尋求國際支持。但這跟台灣人有何關係?

 

不說別的,先說其中一幕最令人屏息而震撼的畫面是,在黑暗中計票。

 

 圖:大馬選舉過程,數度停電,被懷疑有作票之嫌。
 

台灣的年長者想必對類似的傳聞並不陌生。我不只聽過,而且是聽當事人的敘述。一位在黨政不分時代的黨營媒體工作過的編輯,他就是在停電時候執行做票任務的人。

 

這位編輯說,做好的票(已蓋印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厚厚一疊先裝在一個長筒裡,然後,停電時刻一旦來臨,他們立即趁黑暗中將這些票倒進票箱。等電力恢復,記票重新開始,國民黨候選人的票數馬上竄升,進而逆轉。跟這次大馬舞弊的情況,從落後、停電、灌票、增票、反超到逆轉六部曲。可說如出一轍。

 

以前黨政軍尚未退出時代的媒體從業人員,最喜歡選舉。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副刊編輯說的話。她說,每次選舉到了,報社就投入大量人力做選舉文宣,報社會準備許多的食物和飲料讓大家享用,熬夜趕工,但大夥熱呼呼的,因為文宣有收入,選後還可以發獎金,真是其樂融融。一家本應是社會良心的報社,在選舉期間一轉身就成了一家黨的文宣機構。

 

選務不中立,媒體不中立,司法更是不公,都讓那個時代的在野黨於選舉中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有台灣民主之父尊稱的郭雨新,1975年參選立法委員落選,有效得票7萬多票,但廢票竟然高達8萬多張。幾乎沒有人不相信他是被作票做掉的。

 

當年幫郭雨新助選的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接受訪談時曾說,他們在投票所門口監票算人數,「記得我們大約算是五百人去投票,結果開出的票竟然有六百張;而且我們算的這五百人,還是在高估的情況下。」

 

我相信,也因此當台灣人看到大馬這次選舉中的多項舞弊動作,特別心有戚戚焉。而年輕者雖未曾經歷這些事件,但透過網路的連結,目賭大馬執政黨赤裸裸的作票情事,包括在投票截止後將載著選票的車開進投票所補票的情形,都會大呼不可思議。

 

更有趣的是,台灣人這次特別關注大馬選舉新聞,這是前所未見的。評論家張鐵志在其臉書說,「沒想到今晚關於馬來西亞大選新聞,幾乎快到洗版地步。誰說我們需要中央電視台來刺激我們關心國際新聞?」馬來西亞這個台灣人平常不屑一顧的國家選舉新聞,竟然在網路盛傳,點閱率也超高,玄機何在?

 

其中有三項原因或許值得提出來。一是大馬華人透過華文敘述,引起許多國際華人的注意,其中自然包括台灣,而香港人更是重視。其次,民主的普世價值,將不同國情的人牽引在一起;民主是我們真正共同的語言。第三,也是十分重要的,透過不分國界的網路傳播,從而發現,我們因此能夠和大馬人民擁有共同的記憶和價值。

 

馬來西亞大選作票的場景,同樣曾在台灣確確實實的發生過,只是活在那個沒網路、媒體被控制的時代,憤怒難抑的永遠只能是少數人,更不會連遠在海外的他國人民,也一起隨著訊息傳出而情緒起伏。

 

國際觀不是透過餵養資訊的方式而產生的,更應該說,國際觀是一項行動,即使是在臉書前按讚和分享,都是一種參與行動,這讓國際新聞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國際社會事件。我們對發生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的維權事件或追求言論自由的抗爭運動,同樣有機會透過上面三個因素而產生連結。

 

透過網路、語言和民主價值,從而,新世界跟著誕生了。其實不如說,用政權和實體疆界打造的華人世界並不真實存在,或者根本不受到認同。但是新的華人世界,乘著網路的翅膀,將追求民主的普世價值無遠弗屆的傳播出去,這樣的新世界,雖互不干擾,卻能互補互助。

 

如果說大馬選舉的結果,留下當地人民深沉的遺憾,但我們卻從中獲得不小的助益,那就是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中,我們會更有力量和見識,以致能夠在濃霧中走出一條嶄新的天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