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對台灣有何影響?

 

 

伊拉克戰爭十周年,出兵攻打的美國顯然是最大輸家,布希政府原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也果然在開戰二十天後攻佔巴格達,小布希更於200351正式宣布「任務成功」。但美國最後卻是灰頭土臉地201112月全面撤軍。是怎樣的嚴重失誤導致美軍陷入泥沼,損失慘重,除了讓海珊倒台外,可說無功而返?

 

英國著名戰史家John Keegan2004年出版的《伊拉克戰爭》一書中指出,美軍在海珊垮台後解散伊拉克軍隊之舉,是美軍戰地政務當局所犯的數個嚴重失誤之一。美軍釋放好幾千名伊拉克年輕人後任其失業,讓他們無收入與心存不滿,在時機上恰好是需要重建伊拉克安全力量之時。稍後國家警察遭解構時,美軍又犯相同錯誤。將海珊軍隊清除殆盡,致使這些遭遣散的成千上萬士兵流入待雇市場。但市場無法吸收他們,於是就在不滿與身無分文下,他們變成恐怖份子。

 

原海珊政府的士兵與警察變成恐怖份子,而海珊政權垮台後的權力真空,致使數百個地方武裝團體迅速崛起,敵暗我明與軍事目標不易鎖定,戰況急轉直下,美軍就此深陷伊戰泥沼之中。

 

2003320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前,時任英文台北時報副總編的艾頓(Laurence Eyton)寫了一篇名為〈伊拉克戰爭的啟示〉,由我翻譯成中文,312在台灣日報的艾頓專欄刊出。我之所以提這篇十年前的文章,是因為該文所談的對照伊拉克戰爭十年後的狀況仍相當準確。

 

當時艾頓就指出,伊拉克的軍力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很快就會垮掉。而美國勾勒一、兩年的軍事佔領,其間成立制度以便過渡到民主政府,這樣的計畫表現出美國對該地區讓人瞠目結舌的天真,因為這樣一來將使阿拉伯人視美國為殖民侵略者,而對伊拉克的統治將帶來深仇大恨,成為該區域激進主義的觸媒。   

 

他進一步說,當時美國政府的鷹派擺明了,藉著高科技軍事優勢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摧毀任何威脅。此一態度是雷根時代修正主義的結果,斯時開始流行的想法認為越戰之敗是因為被政客出賣。越戰所學的教訓被遺忘了,也就是高科技軍事優勢對有決心、動機強、不怕巨大損傷的民族仍是無效的。

而美國的中東冒險花費——戰爭與戰後重建——估計將高達一點二兆美元。換個角度來看,那等於英、法這樣的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台灣四年以上的GDP   

 

美國打個噴嚏,台灣就感冒,那伊拉克戰爭對台灣又有何影響呢?

台灣人的普遍反應大概是,那跟我們太遙遠了(註一)!艾頓引用英國首相張伯倫在1939年對納粹德國要併吞捷克的舉動,說捷克發生的事,是「我們一無所知的遙遠國家裡的紛爭」。但是捷克問題引發世界大戰,其間英國差點遭到完全毀滅,最後帝國消亡,退而為第二流強權。這給我們的教訓是,千萬不要低估遠處糾紛的影響力,尤其強權介入時所帶來的影響,有時潛藏大災難,衝擊你的國家,你的家人,你自己。

美國專心對付中東怒火,不利約束中國向外擴張影響力,這就跟台灣大大有關了。由於布希政府專注伊拉克,導致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的程度,遠比伊拉克局勢嚴重,北韓是個真實的威脅,海珊除了對其可憐的人民外,對誰都沒威脅。同時伊朗比伊拉克更具威脅,而美國重要盟邦巴基斯坦又比伊朗有著更重要的戰略地位,結果把精力全用在伊拉克,當力量用錯地方,不僅無法有效解決問題,也減損自己的實力與影響力。  

 

這是他2003年所說的。近期北韓的舉動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中國的崛起也是眾所周知的事。舉個例子,我在201112月翻譯資深媒體人Barry Lando所寫一篇名為〈美巴關係惡化,中國坐收漁利〉,文中Lando指出,經過多年與中國的友好,巴基斯坦發現中國可與美國抗衡。換句話說,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務實的中國一向願意與擁有權力者合作。美國和巴基斯坦每次的關係危機都是中國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1中國總理溫家寶於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時宣布,免費提供巴基斯坦50架配備先進航空電子設備的JF - 17戰鬥機。中國亦出售巴基斯坦兩座新的核子反應爐。中巴的密切關係遠超出武器的製造與買賣。當美國將數十億美元用於波斯灣的軍事基地,中國也提供資金建造位於波斯灣附近的瓜達爾港(Gwadar)

 

位於巴基斯坦西南端的瓜達爾港,是一座深水不凍港該國的出海口,地處阿拉伯海與印度洋之間,比鄰伊朗,靠近世界最大運油航道荷姆茲海峽,是一座深具軍事價值的深水商港。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還修復一條1300公里長的公路,連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至中國。   

 

美國影響力式微,而小布希時代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卻帶來負面的影響,特別是對台灣。艾頓當年即指出,美國攻打伊拉克要求聯合國支持華盛頓,此舉打擊聯合國權威。 

 

聯合國的成立歷經漫長的歷史血路。就遠因來看,歐洲歷史許多戰爭常常起於干涉他國內政,不過自1648年以來不干涉他國內政已是項通則,此一原則的發展是歐洲約一個世紀戰爭的結果。極盡殘酷血腥瘋狂複雜的三十年戰爭在1648年結束,在這三十年中,德國遭受嚴重的破壞,一百五十年都無法恢復。歐洲領袖們同意唯一避免互相毀滅的方式是承認一個國家的內政是自家的事,不關其他人。


歐洲的衝突常常是既可怕又劇烈,而他們也常常是國際條約與國際法的偉大創造者。二十世紀前半段發生了兩次慘烈的歐洲戰爭,也因此產生了國際制度與國際法迄今。聯合國是集體安全原則下的結果,而其原則本身是國際社會為了避戰,必須有一個集體方法以抗干擾和平的侵略國,在這樣的觀念下而有的產物。


把這個國際機構、法律、條約、原則的體系,視作血腥歷史的結果非常重要,也就是說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方學到不要干涉他國內政,免得有朝一日他國也會基於他們自己的理由來干涉你的國政。自從1945年以來,還有一項原則,即未經聯合國授權,不可介入國際衝突。當然這些原則與維持其原則的制度、機構不是經常有效。這些原則也沒有經常被堅持,但至少立了排難解紛、避免戰爭荼毒的一個理想,並應儘可能維持。


接著我們來看與台灣有關的聯合國憲章和大會1514(XV)決議文,該決議文說:「所有人民都有自決的權利;憑藉著這個權利,他們自由地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自由地追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這個原則是人們有權自治。因此認為有些國家民族優於其他國家民族,可以統治他們的觀念已隨納粹的集中營死亡。因是,1945年後聯合國致力於世界新秩序裡,民族自決是最高原則。 


聯合國憲章裡的民族自決是台灣做為一個國家被承認的基礎,任何事情損及聯合國憲章裡的國際法架構,也損及台灣爭取國際認同的主要法律及外交武器。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的態度正足以造成這樣的損害。


艾頓最後說,此處的問題就台灣而言,即使非聯合國一員,台灣須要聯合國做為其憲章揭櫫的原則守護人,保持權威。這個權威一旦毀滅,造成的後果是,基本上只要你夠強你就可在國際上為所欲為,而我們都知道中國要的是台灣。

 

如果美國出兵伊拉克,可以不經過聯合國的同意,那中國是否也可如法炮製?同時不要忘了,中國在2005314全國人大通過將台灣鎖進中國領域,並將這個構想予以法律化的《反分裂國家法》。

 

 

註一:有一位在香港媒體工作的台灣年輕女記者,日前寫了一篇身為在中國媒體工作的台灣人,我是如此焦慮。文中該記者說,早上我上班時,佔據各大媒體的新聞是委內瑞拉總統Hugo Chavez逝世的消息,國際媒體工作速度非常快,各方評論如雪花不斷出現在互聯網上同時我打開微博,那些我關注的內地同業及朋友的狀態更新,幾乎都談到了Chavez過去的左傾路線、他的政治語言如何煽動、以及接下來拉美會發生多少不確定的局勢我很驚訝,這些像我們一樣大的年輕人,談起拉美-美國-中國等國際外交政治的速度和直覺,跟臺灣人討論奶茶妹和全民最大黨的直覺是一樣的:那對他們來說很自然!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