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即將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修正草案,預計今年 9 月新學期全面實施手機集中管理政策,引發學生團體強烈反彈。由全台多所高中組成的「捍衛全台學權行動」18 日前往教育部抗議,批評政策排除學生參與、程序粗暴,並公開向教育部長鄭英耀喊話:「若不回應訴求,我們已準備好展開更大規模的抗爭行動。」

這次修法草案擬擴大手機集中管理時段至「整個在校期間」,與過去僅限「上課時間」的管理方式大相逕庭。教育部聲稱,該政策目的是維護學生學習品質與心理健康,但學生質疑,此舉恐本末倒置,反而侵犯學生自主管理與基本通訊需求。

當前熱搜:大雷雨狂襲東部!「崇德—和仁」發生土石流 台鐵北迴線無法通行

抗議現場由15名來自板橋高中、中和高中、南港高中、大直高中等校的學生代表發言,傳達各校學生委託與不滿。「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負責人蔡承佑指出,政策制定過程未經公開對話與民主協商,不僅侵犯學生知情權,更直接剝奪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他強調:「手機集中管理不能簡化為封鎖與沒收,這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方式。」

來自港中進步聯盟的學生代表亦批評,教育部以「控管」取代「引導」,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與自律發展的可能性,與民主教育精神背道而馳。來自大同高中的學生則以班級幹部身分指出,許多行政溝通、教學活動甚至校務系統都仰賴手機使用,禁令懲罰的往往是守規矩的學生,而非真正濫用者。

鳳新高中學生林文伶也從實際操作、權利保障與落差問題三方面指出,手機禁令未考慮學生多元背景與需求,呼籲建立開放、有彈性的管理對話機制。另一名新竹地區學生更質疑教育部以英、法為例推動政策卻未評估制度背景差異,批評以公共電話替代聯繫機制根本不切實際。

學生團體強調,教育部此次修法已違背民主參與原則,並提出三點具體訴求:

  1. 立即收回或取消修正草案公告。

  2. 補全民主程序,政策制定過程應納入至少三分之一學生代表,並舉行全台學生意見調查、公聽會與說明會。

  3. 建立長期追蹤與檢討制度,比照服儀規定設計學生參與管道,確保校內學生民主決策保障機制。

教育部5月16日對外表示,將於下週公告草案並廣邀各界提供意見,作為後續參考。但面對學生強烈反彈與動員升溫,該政策能否順利推動,恐仍存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