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高雄在凱米颱風期間災損及復原情形,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日分別高雄市立桃源國中明霸克露橋視察,並強調中央、地方及學校會共同負起災後校園重建的責任,除配合高雄市政府災損補助經費外,包括教育部編列的校園搶險搶修及復原經費,以及行政院災害準備金均可因應,倘仍有不足,他會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儘速提供必要協助;此外,針對明霸克露橋後續搶通工作,交通部公路局已訂階段性修復策略,請務必依規劃時程如期完成,同時輔以經濟部水利署提出的「荖濃溪防災韌性計畫」,為地方居民打造一條安全返家的道路。

卓榮泰抵達桃源國中後,首先聽取陳世明校長簡報說明該校災損情形及復原重建規劃,並致贈慰勉金予支援校園清理的國軍弟兄,由陸軍第八軍團五四工兵群吳仁瑜上校指揮官代表受贈。

行政院長致贈慰勉金予支援校園清理的國軍弟兄,由陸軍第八軍團五四工兵群吳仁瑜上校指揮官代表受贈。圖:行政院提供

卓榮泰致詞時表示,他今日親赴災區現場視察,比從觀看電視媒體報導的畫面,感受更深。剛才驅車前來的過程中,一路上幾乎無法辨識整個地區原始地形地貌,路上也停放許多搶修的工程車,唯一激勵人心的是,看到桃源國中大門口懸掛「金牌『桃』中 『源』領風潮」布條,代表該校為國家培育許多優秀的體育好手,值得肯定。

卓榮泰提到,他剛才見到陳世明的第一句話,就是確認此次風災是否會影響後續學校開學時程,陳世明非常自信且負責任地回覆:「絕對沒有問題」,卓榮泰除了感謝陳世明的辛勞外,也承諾中央、地方及學校會共同負起災後校園重建的責任,不會全由陳世明一人承擔。

卓榮泰指出,陳世明於簡報時共提出5項重建需求,包括:建物新棟大樓結構鑑定、整治校旁高市DF061土石流潛勢溪流、恢復受損教室及設備、建置永久性汛期安置空間及柔道隊臨時訓練場地等,前述重建工作除配合高雄市政府災損補助經費外,包括教育部編列的校園搶險搶修及復原經費,以及行政院災害準備金均可因應,倘仍有不足,他會請工程會儘速提供必要協助。

凱米颱風災後的桃源國中。圖:行政院提供

卓榮泰進一步表示,他連日來前往全台各地勘災,不論鐵公路、農業及重要基礎設施的損害都相當大,因此他已要求行政院主計總處盤點今(2024)年度的經費預算,將透過「移緩濟急」方式,優先支應各地方政府最迫切搶險、搶修的需求。

卓榮泰說,凱米颱風來襲時,高雄市長陳其邁是第一位與他通話的地方首長,其後雙方也多次致電聯繫,而陳其邁在颱風期間多次在那瑪夏及桃源等地山區奔走,並向他反映當地情況相當危急,可能需要調派國軍支援協助,他也立即請示賴清德總統,而總統則回覆表示,其已在事前致電國防部長顧立雄,請國軍全力配合地方救災需要;其次,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如發現地方需要,或地方政府主動提出任何需求,應變中心也需即時透過指揮及聯絡系統,請求國軍支援。

最後,卓榮泰再次感謝高雄市政府、桃源區公所團隊、桃源國中師生、部落青年、國軍弟兄在第一線努力防救災,以及立委們在颱風期間積極奔走,反映地方鄉親需求,透過大家攜手合作,提高救災效率,也使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而政府會永遠與所有受災民眾站在一起,不會讓大家孤單。

致詞結束後,卓榮泰與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教育部長鄭英耀、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乃文、副執行長謝文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陳其邁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吳立森等,視察校園土石流影響區,以及災損教室、柔道場、學生汛期安置空間。

接著,卓榮泰前往明霸克露橋視察災損及後續復原情形,並聽取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簡報說明災損情形及搶通策略。他致詞時表示,明霸克露橋是部落的「希望之橋」,因此,工程人員正努力施工搶救中,請同仁務必以安全為第一要務。

凱米颱風災後的明霸克露橋。圖:行政院提供
 

卓榮泰進一步說,依據陳文瑞的簡報資料,相關單位已於7月30日搶通台20臨105線梅山口以上至台東初來的便道,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第二階段預計在8月17日完成河床便道打設,提供基本小型車通行需求及南橫公路復建工作;第三階段則預計在10月15日前修復受損的現有玉穗溪口鋼便橋,一定要如期完成,未來修復工程也將視地形安全,持續推動提升當地道路安全。

卓榮泰說,明霸克露橋位於荖濃溪、布唐布那斯溪、玉穗溪匯流之處,水文地質條件相當複雜,且施工環境困難,而交通部長李孟諺就是一位水利專家,相信在他的專業帶領下,將能統合高雄市政府、桃源區公所與在地民意代表意見。此外,經濟部水利署也已編列河道清疏工程、荖濃溪攔水土堤復舊及維護工作,以及河道監測等預算,期盼在立委支持下,共同為地方居民打造一條舒適安全的道路,讓居民安心返家。

之後,卓榮泰與行政院陳世凱發言人、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許乃文執行長、謝文斌副執行長、交通部陳彥伯次長、經濟部何晉滄次長、公路局陳文瑞局長、水利署王藝峰副署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楊欽富局長等,進行現地視察,瞭解明霸克露橋災損狀況。

行政院長卓榮泰和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天視察災後的明霸克露橋。   圖:行政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