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將成為創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杜拜隆重召開,備受矚目。不是聯合國成員的台灣照例沒收到官方邀請,不過,我環境部長薛富盛仍代表前往與會,包括伯利茲、馬紹爾群島等11個邦交國推動將台灣納入聯合國氣候架構。薛富盛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願意捐款給聯合國基金,盡一分心力。

今年是《巴黎協定》後,COP28第1次的「全球盤點」(GST),但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卻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的執行長,外界質疑聲浪不斷。沒想到,賈比爾11日提出協議草案,只呼籲減少商產、消耗化石燃料,沒提到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引起各界譁然。

雖然台灣人口只有2390萬,但是人均排放量超越中國、日本與歐盟等排放大國,石化燃料佔能源結構80%以上,排放名列世界前茅。

此次台灣仍然無法參加高峰會,但薛富盛現身會場,同時接受美國之音專訪。他表示,台灣願意捐款給杜拜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批准的、新的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inance)。這個新的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目的在補償全球南方脆弱國家所遭受的損害。

據了解,多年來,低收入國家一直主張美國、中國與俄羅斯等較富裕的工業化國家設立基金,以彌補數十年來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損失。去年,埃及政府首度在COP27會議上將這項建建議納入議程。

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承諾,向該基金提供1億美元,希望拋磚引玉。

薛富盛表示,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與瑞典相當,對此事責無旁貸。他受訪時強調,「如果我們能參與對話,我相信台灣願意為(損失和損害基金)做出貢獻」。

環境部長並補充說明,台灣已經提供部分外交盟友氣候融資,包括向馬紹爾群島提供100萬美元、向夏威夷捐贈50萬美元等,台灣一直默默做出(氣候)貢獻,「如果我們能夠加入官方談判,我們就能做出更大的貢獻」,薛富盛這麼說。

氣候科學家兼氣候追蹤(Climate Trace)組織主任辛特倫(Isatis Cintron)也向「美國之音」表示,將台灣與波多黎各等某些地區排除在外,不利於實現氣候正義。台灣氣候行動網路(TCAN)研究主任趙家緯表示,這種排除也阻礙台灣正式履行其氣候責任。

環境部長薛富盛代表前往參加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雖然無法進入高峰會的談判現場,仍表示台灣願盡一分心力。   圖:翻攝自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