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率至疫情爆發以來屢創新高,「畢業即失業」現象普遍,但中國國家統計局 15 日卻表示,「8 月份失業率下降,青年人就業呈整體改善趨勢」,卻不公布任何相關證據,甚至將「失業」一詞改稱「慢就業」,引發輿論嘲諷。

中國青年失業率直線攀升,根據中國官方資訊,今 ( 2023 ) 年 1 月青年失業為 17.3%,隨著應屆畢業生畢業,6 月份達到破紀錄的 21.3%,而自 7 月起官方宣布不再提供青年失業率數據,更出現了「慢就業」一詞。

中共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 4 月中旬對 4 千名高校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38.0%的受訪者選擇「慢就業」;《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日前也對 2 千名受訪者進行調查,72.9%的受訪者周圍有「慢就業」的大學生;62.4%的受訪者認爲,大學生選擇「慢就業」是因爲對未來還沒規劃好。

調研報告還表示,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家長的支持,為畢業生「慢就業」提供了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91.0%的家庭支持「慢就業」。中國網友嘲諷:「是我們不想上班嘛?招這麼多大學生最後提供不了崗位,還造上新詞了」、「就業難說成『慢就業』喪事喜辦」、「慢就業不就是找不到工作嗎?家裡不支持還能怎樣,把讀了這麼多年書的孩子扔了嗎?」

即便疫情解封,青年失業問題仍得不到緩解,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劉元春 6 月時示警,稱青年失業問題十年內可能不會緩解,「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