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9日)發表能源政策,拋出2050能源願景四大方向,不僅列出「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的目標,更主張核一、核二、核三延役重新運轉,推動重啟核四。侯友宜痛批,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缺電,代價卻由全民買單,這是不可原諒的。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杜紫軍則預言,再照著蔡政府的能源政策,2025年電力電價應該漲幅恐達45%。

杜紫軍表示,2021年518大停電後,網友找出他在2014年擔任經濟部長期間,在立法院的答詢內容,當時他就說,照2025年非核家園的路走下去,2021年一定會缺電。果不其然,2021年發生大停電,網友稱他為「先知」,但他不是先知,他只是有良知,能源是一門科學,供需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當時他們就算出在這種狀況下,一定會發生2021年電力不足而產生的缺電,這完全是基於良知和科學計算出來的。

杜紫軍表示,2018年他和能源專家梁啟源接受基金會委託,將全台到2025年所有可蓋太陽能發電面積、離岸風電進展,經過計算分析後,在2018年6月召開記者會做出建議,當時就提出兩點,第一、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做不到20%,只能做到15%;第二、2025年電力電價應該會漲幅達45%。當時民進黨網軍馬上發動攻擊,但去年經濟部長王美花才承認,民進黨的「2025年非核家園」中的再生能源只能做到15.2%。

杜紫軍指出,這幾年,工業用電已經將近30%,加上本來應該要反映在電價上,卻不敢反映的,讓台電、中油用虧損、增資方式來補貼電價的不合理,這只是用全民的錢來補貼。能源的計算只要本於良知、科學方法都能做到,他們不斷告訴蔡政府,蔡政府完全置之不理,現在卻逐一驗證,他們講的都是對的。

杜紫軍批評,全球都在減碳、減煤,但蔡政府執政快8年,燃煤發電比例仍超過40%,高碳化石能源使用率仍超過80%,到了蔡政府曾喊出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的2025年,燃煤和天然氣能源占比一定會高達85%,比現在還高,這個政黨完全把黨意放在民意、健康以及國家能源安全之上。

為什麼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會造成電價上漲?杜紫軍解釋,蔡政府上任後大量使用再生能源,再生能源的特性是,當技術還沒成熟時,價錢是比較貴的,所以太陽光電平均要5、6元以上,風力發電要 6、7元以上,當比較貴的能源占比變高,反映出來的電價當然會比較高。但再生能源價格變低後,電價會不會跟著降低,不會,因此現行制度是,台電會以同樣的價格保證收購20年,也就是當時假設以7元購買,即便市場價格降到1元,未來20年還都得是用7元買,就像股票被套牢20年。

杜紫軍強調,因此他們主張,現在要以核電配比,讓再生能源少配一些,等再生能源變便宜的時候,再增加再生能源的比例,這樣電力結構的成本才會整體降低,這會真正影響到全民的荷包。

侯友宜也批評,蔡政府的能源政策「2025年非核家園」,沒有考慮到整體國際趨勢是在往減碳的方向走,要減碳,基載電力一定要穩定,而核電就是一個基載電力,電價成本也相對低;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的過程中,不僅產生太多太多的弊案,在能源政策上也完全是錯誤的,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嚴重,會禍國殃民,在國家安全、經濟發展上造成最大的傷害。

侯友宜表示,這幾年,蔡政府不但造成兩岸兵兇戰危,也造成缺電危機,造成能源政策的錯誤由全民買單,這是不可原諒的。所以能源政策要趕快調整,回歸國際主流民意與台灣民意,更重要,多元能源分配要務實穩健做到,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侯團隊指2025年電價恐漲45% 。侯   黃建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