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日(7/23)將迎節氣「大暑」,中醫師黃月順表示,台北氣溫動輒高達攝氏35、36度,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中暑;中醫將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氣溫過高時,要避免:過勞、曝曬、缺水分、進出冷氣房,上述4種狀況都有發生中暑或熱衰竭。
黃月順說明,中醫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在這個時期,人們要盡量避免:不要太累、在陽光下曬太久、水份補充不足、頻繁進出冷氣房的5大狀況,才不會因為中暑而身體不適。
黃月順說,所謂「陽暑」是在炎熱的戶外活動,流汗過度,水份補充不足所造成。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痛、頭暈、口渴、倦怠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應趕緊降溫,移至陰涼處並將衣服解開,幫助熱氣排除,並給予水分、電解質補充,可用水與運動飲料以 2:1 比例混合著喝。平時可適量食用綠豆湯、西瓜等涼性食物,或喝清涼降火的青草茶、酸梅汁等。
「陰暑」是由於高溫,體內有熱氣卻出不了汗,熱氣持續存在而造成,會出現發熱、無汗、疲倦、頭痛、頭暈、噁心、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症狀。陰暑時,可多喝溫熱水或紅糖薑湯,補充水分並幫助發汗、可以按摩合谷、風池、內關、神門等穴,幫助緩解頭痛、噁心等症狀。
避免中暑,平時要多喝水、多做體能鍛鍊、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快速喝冷飲、避免頻繁進出冷氣房造成冷熱不調,避免冷氣電風扇直吹。而中醫對中暑有相對的藥方治療,陽暑用清暑益氣湯、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陰暑可用香薷飲、藿香正氣散等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