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後緊接著梅雨季節將到,很容易讓身體產生「濕氣」。中醫黃胤誠即在臉書上指出,常吃冰品、甜食、不愛運動、經常大魚大肉,易讓身體產生濕氣,他強調,若民眾出現5大症狀即為體內濕氣過重,可以食補的方式幫助排出濕氣,維持身體健康。

黃胤誠表示,很多人會聽到「濕氣」這個名詞,它泛指體內所有的無法正常運行、代謝的水氣;以現在醫學觀點來看,則為末梢循環不好,身體所累積的組織液。而產生濕氣有幾個原因,在氣候悶熱潮濕的地方,如台北,會讓身體像24小時泡在水裏。除此之外,他指出若常做這4件事情,也易讓體內有濕氣堆積:

1 愛吃冰品,與食用過量寒涼的瓜果,如西瓜、水梨等。

2 愛吃甜食:甜食不只會聚濕氣,還會導致胃食道逆流、體重增加、還會讓皮膚老化。

3 大魚大肉:常常會超過腸胃代謝的能力,造成身體的負擔

4 久坐不動:久坐為百病之源。定時活動一下,讓身體運轉保持健康。

黃胤誠進一步說明,脾胃出問題時,體內也易有濕氣,他點出5個體內濕氣過重的反應狀況:

1 常覺頭昏昏頭重重或是手腳沈重無力

2 晨起噁心想吐反胃

3 大便黏膩,甚至黏在馬桶上

4 舌苔很厚,刷不乾淨

5 免疫力下降,皮膚濕疹、尋麻疹、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

黃胤誠表示,當出現以上這幾點,通常就代表體內有濕氣堆積,而身體濕氣太重的時,可用幾下幾種食材幫助體內排濕:

1 四神湯

2 黑豆水

3 扁豆蓮子粥

4 綠豆薏仁湯

5 薄荷、茉莉、菊花等茶飲

黃胤誠說,上述食材都有除濕、提振精神的作用,但要記得儘量不要放糖,才不會有反效果。他強調,這個節氣正逢梅雨季節,也是濕氣較為明顯的時節,建議民眾可嘗試看看祛濕方法來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