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1)日是除夕吃團圓飯的日子,不過疾病管制署表示,依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往年春節期間國內急性腹瀉就診人數較平日增加,而截至1月16日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春節期間應注意飲食衛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並以熟食為主。

疾管署說明,依據監測資料,截至1月16日,上週(1月8日至1月14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39,728人次,高於2022及2021年同期(分別為104,114及116,497人次),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全國近4週(2022年第51至2023年第2週)共接獲64起腹瀉群聚通報,較去年同期略高,其中28起檢出諾羅病毒(佔44%),民眾需注意防範。

疾管署指出,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依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較嚴重,因此春節假期需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餐飲及旅宿業者需加強環境及員工衛生管理,確保員工及民眾健康。而民眾也需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

此外,疾管署再次提醒,如有嘔吐或腹瀉等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佩戴口罩,落實正確洗手、避免用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以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