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疫苗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將於下週開始在台灣施打,然而,疫苗的保護力、副作用等爭議卻持續延燒。就有外國流行病學專家認為,高端使用免疫橋接,而非三期試驗就通過台灣的EUA,「爭議頗大」,對於是否能適用疫苗護照也存在許多質疑。

高端疫苗採用「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技術,以AZ疫苗中的「中和抗體」做為替代療效指標,是全球首款以「免疫橋接」技術研發,並投入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BBC News)報導,有台灣醫學界人士指出,免疫橋接在疫苗研發中十分常見,譬如台灣過去施打的流感疫苗,就是採取這種技術研發而得。

然而,該篇報導指出,澳洲南澳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伊思特曼( Adrian Esterman)表示,免疫搭橋是指根據疫苗產生免疫反應的能力,而非第三期試驗的結果來推斷疫苗的功效。

伊思特曼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免疫橋接試驗,都是在疫苗製造商已經進行了三期試驗開發了疫苗,但想針對新的變體或新的人群(如兒童)對已有疫苗進行修正才使用這種方式。

對於高端疫苗使用免疫橋接,而非三期試驗就通過台灣的EUA,伊思特曼認為:「爭議頗大」。

伊思特曼告訴BBC,以越南正研發的「Nanocovax」新冠疫苗為例,目前還在進行第三期試驗,不過俄羅斯的「衛星五號」(Sputnik-V)新冠,則是在三期試驗結果前,便開放接種,現在看來該疫苗是有效且安全,但仍有其他問題存在,而且世衛組織也尚未批准。

針對世界各國開始通用的「疫苗護照」,伊思特曼認為,其他國家在考慮疫苗護照時,高端疫苗未來可能存在重大問題,因為印度藥廠代工的AZ疫苗最近便有爭議發生,導致一些歐洲國家將不接受該地生產的AZ作為接種疫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