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聯合盟國反制中國霸權
近期國際的軍事安全熱點地區莫過於印太,只因隨著中國的「大國崛起」後,企圖以「重建國際新秩序」為名,恣意行「建構全球霸權」之實,並以「戰狼外交」為新常態,無所不用其極的在印太地區擴張霸權,除積極打造航母艦隊積極走向藍水,企圖將海軍兵力投射到第一島鏈之外,直面挑戰美國的海權霸主地位;更甚者,中國於2 月1日實施「海警法」所揭的「當中國的權利在海上受到外國組織和個人的不法侵害或者面臨不法侵害的緊迫危險時,海警機構有權使用武器」,戰狼式的立法直讓中國海警部隊得濫權行使海上軍事武力,嚴重侵犯印太戰略盟國的東海、臺海、南海到印度洋之海上生命線安全。美國拜登總統於是舉著「重建盟友」及「應對中國挑戰」等安全戰略的兩面大旗,在 4月16日「美日高峰會」兩國確認中國對印太區域的霸權威脅,並提出「聯合抗中、美日安保、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的戰略宣言,嗣後美日遂聯袂盟國在印太地區開展多場次聯合軍演,以具體軍事行動宣示「合縱歐亞,反制中國」的戰略決心。
美日盟國多場軍演旨在抗中保臺
深究美日等盟國近期舉行多場次的聯合軍演,重要者如:一則是,印太戰略盟國美日印澳及法國等5國於4月5日至7日在孟加拉灣的「拉佩魯斯」(La Perouse)聯合軍演,型塑成為抗衡中國的亞洲版小北約;二則是,美日澳及法國等4國於5月11日至17日在日本西南部舉行的 「ARC21」聯合軍演,意在聯合多國反制中國霸權在印太區域的擴張威脅,藉由日本島嶼防禦登島之演練,影射以「臺灣有事」為想定,反制中國武力併吞臺灣的企圖,確保這個亞太戰略的關鍵節點;三則是,美澳兩國於7 月14日到31日在澳洲國內與周邊海域舉行的兩年一度「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軍演,其中還有日英韓等5國加入軍演,以及法德印度印尼等4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大規模軍演動員共11國、約1萬7000兵力,旨在澳洲等國以戰略清晰同美國進行軍事合作,藉以聯合牽制中國,確保國家安全;四則是,美日兩國於6月24日至7月11日在日本本土及海域舉行的「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聯合演習,演習假想敵針對性之顯著,演習規模創歷年最大,演習強度更超越以往,特別就地緣戰略意義而言,體現了美日面對中國的強勢軍事、經濟和地緣政治壓力下所作出「緊密美日同盟,反制中國霸權,捍衛臺海安全」的準軍事作為,並向中國警示美日確在想定「台海有事」的狀況下,進行了針對性實際演習,展現保衛臺海安全決心的意義與影響為之深遠。
美日「東方之盾」軍演的六大亮點
一、想定中國為假想敵
「東方之盾」演習係日本陸上自衛隊聯合美國陸軍舉辦之實兵演練,主要因應假想敵軍事情況而開展之年度聯合訓練,目的在於加強雙方協同作戰演練,歷年演習科目均有所不同,主要因應敵情變化而設定,該項代號演習始於1985年,迄今已經進入第36個年度。根據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說法,今年演習重點在於提高美日兩軍聯合應對能力、協調性及相互操作性,並強化美日同盟對中國的威懾與反應能力,雙方共出動約4,700名兵力參與,其中日本陸上自衛隊3,000名,美國陸軍1,700名,分別在北海道矢臼別演習場及鹿兒島縣奄美大島基地舉行。
二、異地同步展開演習
6月24日演習展開後,場景設定為日本西南離島遭受中國攻擊,美日聯軍在異地展開聯合遠程火力打擊防空反導作戰。美國陸軍利用C-17運輸機緊急運送「海馬斯」多管火箭炮至北海道,將愛三防空飛彈從沖繩運地奄美大島基地。在北海道美日聯軍透過數據鏈分享目標資訊,由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首先發起攻擊,後續由日本陸上自衛隊M270多管火箭系統攻擊,同時陸軍戰術飛彈系統也參與演練;在奄美大島基地主要模擬敵機與飛彈來襲,由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系統、日本03式地空中程飛彈,以及美日雙方地面防空火力執行防空反導作戰,本次演習除了火力打擊外,尚有網路戰、電子戰,另外還有地面部隊從事島嶼、兩棲及巷戰等戰術戰法演練,重點從戰術層面強化美日聯軍異地同步聯合作戰能力。
三、強化西南諸島防務
本次演習首次將愛國者3型飛彈進駐鹿兒島縣,該縣為美日聯合作戰重要前進補給基地,距離臺灣850公里,而奄美大島是日本西南島嶼中重要的軍事基地,同時宮古、石垣等地也陸續擴建軍事設施,演習中出現之「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陸軍戰術飛彈系統可完整封控宮古海峽,而愛國者三型飛彈及03式地空中程飛彈的出現,顯示美日已在西南諸島建立聯合防空網,並進一步強化該區域防務,另外地面部隊從事島嶼、兩棲及巷戰等戰術戰法演練,主要針對釣魚臺及防衛臺灣等課題實施的作戰演練。
四、演訓機種與臺灣略同
「東方之盾」聯合軍演中的攻擊直升機聯合操演,美軍陸軍主力武裝攻擊直升機AH-64(阿帕契直升機),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的AH-1(眼鏡蛇直升機,是「AH-64」的上代機)、UH-1(多用途通用直升機,用於小部隊機動運送及空中輕火力支援)同框,展現立體作戰與空中支援的強大火力,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美日攻擊直升機聯合操演,所使用的機種略與臺灣相同,因此演練中的戰術正可給臺灣做了實際示範演練,也意味著美日臺將來的聯合軍演預作伏筆。
五、多種領域聯合作戰
此次演習最引人側目的,在於將多種領域聯合指控系統,包含火炮在內之打擊系統進行實戰化演練,主要提升各系統融合能力及多領域作戰實施效能,具體作戰樣式為干擾敵方通信與指揮機構,提升射擊效果,使用網路戰、電子戰對敵發動電子攻擊,並透過電戰系統蒐集敵方電磁情報,掌握敵人進攻態勢;以無人機、網路電戰系統獲得目標精確資訊,以支援火力打擊,提升作戰效果。實際上此一新作戰樣式,早在今年5月23日在靜岡縣東富士演習場展開的日本最大實彈射擊「富士綜合火力演習」首次登場,本次主要針對該演習缺失進行修正與改進。
六、島鏈防衛戰略由防轉攻
冷戰時期,沿尹留申群島往南,連結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等國構成圍堵共產國際的第一島鏈,當時美軍在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駐防軍隊,其性質協防成分較高。冷戰結束後,第一島鏈的作用依舊存在,但美軍僅保留日本及韓國駐軍,然因應近年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壓力,美國根據「印太戰略」構想,承諾提升島鏈盟友及夥伴自我防衛能力,積極加大與該等國家的軍事合作,如去年出售臺灣「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陸軍戰術飛彈系統等一系列攻擊性武器,如今又在日本西南諸島部署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前揭兩款武器的演練,顯示美日將第一島鏈防衛,由過去的守勢作為轉變為攻擊作戰。
鞏固以美日同盟為主導的國際秩序
近期美日與歐亞盟友已經在印太地區舉行多場次聯合軍演,顯見美日同盟對印太地區國際秩序守護的決心,並透過強大的歐亞同盟體系與軍事後盾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迫使中國回到以美日同盟為主的國際秩序。過去美日「接觸中國派」的官僚認為,可以透過「接觸的策略」來引導中國融入國際秩序,但是卻讓中國有機可乘坐大國力,造成當前中國霸權擴張的局面;如今美日只能泡製冷戰前期的「美日臺聯合北約,對抗蘇聯與中國」的模式,透過多邊形式,聯合盟友與夥伴,加大軍事威嚇力度反制中國,就當前美日及盟國有著絕對優勢的軍事、政經與科技實力看來,中國甚難突破美日等國的全方位壓制,最後將臣服於美日同盟為主導的國際秩序。
美日同盟確定介入臺海安全
縱觀此次美日「東方之盾」聯合軍演,其代表的意涵,不僅是為了防衛日本的國土安全與東北亞的區域安全,防範朝鮮的飛彈與軍事威脅,更重要的是要以中國為假想敵,應對中國在東亞海域「侵門踏戶」的勢態,並提高離島防禦能力,以防範中國對東海、釣魚島等區域的軍事行動,進一步落實「周邊事態的處置」到「重要影響事態」的「臺海有事」之應急作戰能力。所以就在「東方之盾」軍演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山姆.帕帕羅(Sam Paparo)刻意選在7 月1日中國百年黨慶的前一天,於美國「武裝部隊電子通信協會暨海軍研究所線上研討會」上,高調宣示他的職責就是防止中國以武力奪取臺灣,並且警告中國一旦對臺灣動武,美方就會軍事介入協防臺灣,這也是拜登政權以來,最為明確的軍事介入臺海的表態;同時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也在7月5日公開表明,如果中國入侵臺灣可以被認定為安全相關法律(安全保障関連法案)所定義的「生存危機」(存立危機事態),而這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必要條件之一,可以行使有限的集體自衛權,而且當「臺灣有事」時,完全有可能讓日本陷入生存危機,美國與日本必須共同防衛臺灣等情。在在證明中國一旦武力犯臺,美日將會聯合發動軍事行動介入臺海戰局,在此臺灣面對中國「謀臺日亟」的關鍵時期,實為確需之安全保障。
臺灣應緊密美日關係共同捍衛領土
臺灣因有著位居第一島鏈核心及印太戰略關鍵節點的「地緣政治」優勢,臺灣既是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門戶,也是美國西太平洋安全圍堵的最前沿,更是日本地緣安全的中流砥柱,屏障著琉球群島延伸到日本九州本土,所以「地緣政治」注定臺灣將被捲入美日同盟與中國博弈的戰局中。因此臺灣應當「借力使力」,即要與美日同盟發展緊密的政經與軍事合作關係,也要積極「自助人助」發展國力,並以「無恃其不來,而恃吾有以待之」的戰略思維,建構軍事嚇阻實力拒止中國武力犯臺的野心,進而也才能有堅實的戰力與美日一同捍衛領土。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