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逐漸展開,8月9日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札爾(Alex Azar)率團訪台進行台美COVID-19疫情的交流與合作,無獨有偶,同一天日本前首相森喜郎也組成跨黨派的弔唁團來台弔念李前總統;美日兩國官方團體訪台的目的雖有所不同,但都有晉見蔡英文總統的行程安排,在當前混沌不清的國際現勢來看,深具一定程度的政治意義。
此外,據悉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預計在八月底、九月初率領90人代表團來台交流,就產業合作、防疫經驗及民主發展進行多面向的洽談與意見交換;持平而論,近期台灣的外交關係不斷取得重大的突破與進展,更有全球佈局的戰略思維,不僅如此,索馬利蘭的駐台代表穆姆德(Mohamed Hagi)也已於日前抵台正式就任,可以說,光是八月台灣對外網絡關係已觸及亞洲、美洲、歐洲及非洲等,外交成果相當斐然。
從法統之爭邦交崩盤到向中國低頭的外交休兵
回顧1970年代開始,國際政經情勢丕變,我國的國際空間不斷壓縮,不但退出聯合國,更在外交關係上節節敗退,主要是因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誰代表中國」的法統之爭;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有了深層的發展,更強化了國人在民主精神與國家意識的認同,然而仍無法避開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打壓,以致我國的國際處境更加艱難,旋即採取多元並進的務實外交,提高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以獲得全球民主國家的肯定與支持。
只是,民主化的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外交打壓從未間斷過,這與國際環境與國內政治發展有密切的關聯性,馬英久前總統的「活路外交」(又可稱為「外交休兵」),其實就是在不刺激中國的前提下來換取國際參與機會,這是一種類似「宗主國與附庸國」的對外思維,現實上採取放棄主動積極的外交突破策略,以得到中國的「允諾」下被動消極參與有限的國際活動,或許保有不被中國「拔樁斷交」的生存之道,但也因此削弱了國家的自主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的踏實外交成效逐漸彰顯
蔡英文總統上台後,「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的路線就需面臨中國「斷交威懾」的考驗,2016年至今共有7個邦交國因中國因素而斷交,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剩下馬紹爾群島、諾魯共和國、帛琉共和國、吐瓦魯國、史瓦帝尼王國、梵蒂岡、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露西亞及聖文森等15個邦交國。然而,蔡總統的「踏實外交」採取「穩定性」、「可預測性」、「政策延續性」的政策方針已逐漸見效,證明台灣不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而是對全球人類永續生存帶來貢獻。
如今,台灣的民主深化與防疫成效備受國際社會肯定,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逐漸落地深根,可以預見的未來,在政治經濟發展的路徑上將可以免於來自中國的箝制,同時有了國際鏈結的契機。當然,展望未來的發展,我們恐怕還不能過度自滿樂觀,主要原因有二,首先,中國透過其國家影響力來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這次全球深受COVID-19疫情肆虐仍不放行台灣參加WHO便是一例;此外,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也從不間斷,日前中國解放軍戰機趁美國衛生部部長晉見蔡總統時同步侵擾海峽中線,依據國防部公開記錄,這已是今年第23次解放軍戰機現蹤台灣臨空的案例,顯然國內外情勢不利於中國的狀態下,北京對台製造麻煩的動作將會日益頻繁。
藍營與中國一搭一唱反智言論將陷台灣於不義
其次,「敵人往往不只在外,也可能是自己人」,台灣外交能見度的提升,國內的豬隊友總是不斷秀下限;正當美國衛生部部長訪台之際,除了沒有意外的中國對此事展開批判與叫罵,最讓人痛心的是國民黨及其陣營的指手畫腳,從無視外交禮遇硬扯入境隔離,到質疑姓氏發音有誤而大肆批評,藍紅之間一搭一唱的合作無間,顯然是「政治利益」交媾的現行記。
不僅如此,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常針對兩岸議題發聲,在台灣外交關係有所突破的時候,卻一再緊抱一中原則,認為在他任內也有類似的情況,這完全凸顯馬前總統及藍營人士與當前國際情勢嚴重脫節的事實;此外,當中國解放軍戰機一再騷擾我方國家安全時,一再配合中方武嚇的終戰言論,反智的言論著實讓人不勝唏噓。可惡的是,當美日兩國與台灣有密切往來之時,中方透過整肅香港媒體來轉移國內外的紛擾,卻不見馬前總統表示看法,這種「政治正確」的選擇性噤聲,如今看來是何等諷刺不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