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8/1),高雄市長補選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順利舉辦,三位市長候選人依序上台講述自己對於高雄市政的願景與政見,同時也回應三位提問人的問題,無論過程是正面回答、自問自答或答非所問,但至少這是這場補選開跑以來,難能可見的市政議題交詰畫面;不過,這場政見發表會對候選人而言猶如參選畢業典禮般,難以左右選情但又必須完成的階段性任務,投票日倒數計時器也悄悄轉動,候選人是消化試合?還是戰到最後翻轉選情?心態早已了然。

邁向市政百廢待舉民進黨應謙卑謹慎

對於領先者陳其邁而言,如果沒有意外,他上任後必須承擔百廢待舉的市政重擔,畢竟前任市長的治理怠惰與權力貪婪,高雄市的競爭力已被其它縣市迎頭趕上,要完全將停滯近兩年的市政追回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緊接著2022年必須進入第四屆市長的改選,扣掉選舉衝刺的時間,要在兩年內端出有感的政策,甚至重新啟動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與光榮感,這無非是一大挑戰,考驗著陳其邁及其團隊的執行能力,不但沒有新官上任的蜜月期,「當選便是責任的開始」更是唯一的使命。

如今,民進黨似有重回高雄執政的機會,高雄今年歷經四場選戰(總統副總統、立委、市長罷免及市長補選),市民早已厭倦選舉政治的頻繁功防,對於民進黨而言除了歡喜收回失地,也該好好正視2018年挫敗的緣由,「民意如流水」更是近期高雄地方政治的真實寫照;此外,防止地方發展落入派系鬥爭之中,是要加以反省之處,畢竟市民隨時可以將權力收回,且補選後的市政成績檢驗更是短迫,發揮中央地方合作來結合南部執政縣市推動「大南方計畫」,「回歸市政、避開政治」是高雄重回進步城市的重要思維。

借殼上市互蒙其利台眾黨寄生難上游

民調結果仍居於末位的吳益政,在地資深的市議員身分確實反應在他對政策議題的熟捻度,尤其是在政見發表會中的表現中規中矩,針對地方財政與統籌分配款問題上的主張也切中要點;然而,政治光環的不足,往往在選舉期間被柯文哲取代,喧賓奪主常難有鎂光燈聚焦的機會,諷刺的是,直到李眉蓁的選情已進入裝上葉克膜之時,方才有「棄保」的聲量出現,不難看出他「借殼上市」的窘境,對他而言這是一場「無法操之在我」的代理人選戰,台眾黨的政治野心綁架了吳益政的參選動機,就算提出再多的中肯政見也都無聲埋沒。

當然,推派吳益政參選的台眾黨,其實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政治考量,汲汲營營在高雄深根地方組織,市長補選正好是提供台眾黨一個試煉地方選舉的機會,在國民黨下滑之時趁機造台眾黨之勢,初期拋出政黨合作的藍白拖之名,其實真正用意在於稀釋藍軍在南部的聲量,進而狀大台眾黨將來在地方的政治實力。然而,事實上,台眾黨缺乏紮實的組織能力,能否「棄蓁保政」自已也都說不準,更遑論投票結果是「超蓁趕邁」?還是「穩坐末位」?這種依附式的政黨寄生上游劇碼早已是歹戲拖棚。

韓流借蓁還魂國民黨已面臨斷魂危機

民調仍不見起色的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補選初期能順利出線已跌破許多人的眼鏡,甚至掀起國民黨內的茶壺風暴,資深度及政治表現確實難以讓地方藍營人士信服,加上選舉策略漏洞百出成了輿論笑柄,前不久爆發的碩士論文抄襲事件更是壓垮國民黨高雄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凸顯黨中央對於選情掌握不足的問題。李眉蓁在政見發表會中複誦路平燈亮水溝清、減債加薪水等類韓式口號,加上答非所問凸顯她的市政願景空洞與能力不足,「韓流即將借屍還魂」的意味濃厚,選情不但無法止跌回升,政治生涯可能因而葬送。

平心而論,早在今年五月時,國民黨已深知韓國瑜難逃罷免的結果,但卻誤判了贊成罷免的數量,情急之下推出的補選候選人不但熱身不夠,能力更是不足以擔當重任;可怕的是,李眉蓁荒腔走板的選戰策略讓黨中央難以力挽狂瀾,甚至僅能期待局數快速消耗,力求得票率能開出基本盤來止血紓困。只是,選後黨內的權力縱深恐怕是暗潮洶湧,這一方面是黨政青年人才養成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宮廷式權力運作罩門使然;可以想像的是,國民黨歷經「四輸」的覺醒太晚,過於保守鄉愿、政治算計不但讓改革的雄心壯志獨木難支,全黨上下更是與社會輿論、民眾感受嚴重脫節,再下去恐會輸到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