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積極保護自然環境完整,不恣意破壞動植物棲息地,才能適當防阻下一次人畜共通流行病的大爆發。

持續發燒的新冠病毒(COVID-19)是繼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西尼羅河病毒以及裂谷熱之後,地球上最新爆發且影響最深遠的動物傳染人類疾病。這種人畜共通疾病在世界上大流行趨勢上升的原因,主要源於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包掛土地退化、野生動植物被過度開發利用、天然資源被過度開採以及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等等因素引起。

地球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起源於兩大面向。首先,人類任意破壞環境,讓生物活動範圍日益狹隘,更使得野生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困境。最新更新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動物《紅色名錄》(Red List)就指出,人類因發展、活動,大量砍伐森林與狩獵,導致獨特靈長類動物的數量逐年下降,加上野生動物棲地遭破壞,讓野生物動物傳染病(如武漢肺炎,COVID-19),蔓延到人群,使感染風險增加。另外,高達12萬372個瀕危物種中,包含3萬2,441種瀕臨「滅絕」風險。

其次,人類的濫用資源也讓天氣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化現象雉生存環境逐步惡化,日益形成地球生物生存威脅。例如台灣各地的溫度逐漸升高,尤其在這幾年感受越來越明顯,6月時台北甚至已經出現破紀錄的38.9度,國家災防中心表示,未來恐怕不僅於此,台灣可能都將出現破40度的高溫,六都中的台北、台中、高雄更將會成為「最熱」三市。溫室效應集中在台灣人口主要聚集地的熱島效應現象,也形成台灣公共安全的一大挑戰。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畜牧研究所(ILRI)近期發布的《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通疾病以及如何阻斷其傳染途徑》的報告指出,導致近年來人畜共通病毒不斷發生的原因有:

  1. 人類對於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增加;
  2. 越來越不重視永續性農業保持;
  3. 對於野生動植物的利用與開發過度;
  4. 氣候變遷與氣候越來越暖化與極端化;

面對人類破壞環境越來越極端以及人畜共通疾病越來越厲害,政府亟需採取積極作為阻斷病毒跨過傳統「物種界線」傳染給人類,否則將來更多更「毒」的傳染病爆發,大規模人群生命健康會受到嚴重威脅。

生態環境專家強調,科学證據很清楚地顯示,如果我們繼續大肆開發野生動植物資源並破壞自然生態系統,人類將會在未來的時間受到持續不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危脅,也會危害各國的經濟造成人們更大的生存危機。而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疫情對於最貧困與無助的弱勢族群打擊最為嚴重,所以不好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人類將受到更多挑戰與危機。

「人畜共通疾病」是指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在人類過度破壞自然環境以及戕害野生生物的狀態下,病毒越來越容易從動物宿主傳播到人類身上。據估計,每年大約有200萬人死於這類型疾病,但是這些疾病傷亡多發生在中低收入的落後國家,相反的病毒的魔爪也隨著全球擴散而傳播給各地的牲畜動物,導致大量動物的死亡,也造成農戶的經濟壓力。

人類不能再忽視這樣的氣候暖化+環境惡化+疾病爆發的三連黑星惡疾的現象,已不能只以傳統的瘟疫觀點輕鬆以對,必須立即從改善天然環境的治本方法做起,否則人類的末日惡兆又將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