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券不是最好的政策,但肯定比發現金或消費券更符合台灣當前的需要。

振興券要求民眾自己消費一千元,來換取政府補助的兩千元。這項政策被柯文哲形容為「脫褲子放屁」,也被很多民眾抱怨不方便,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或消費券就好?

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先想想政府現在的核心工作是什麼?當一月初武漢病毒開始擴散之際,政府的任務是全力防止病毒入侵。這時候,政府頒布了許多不便民措施,包括徵收口罩、管制出入境、社交距離……等等,這些措施雖然擾民,但看到全世界疫情氾濫的情形,民眾大多願意配合與支持。

接下來,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急凍,而且看不到疫情的盡頭,企業界哀鴻遍野。這時候政府一方面要防疫,另一方面要防止經濟在疫情的衝擊下崩盤,所以工作的重點在疏困,防止大規模倒閉潮與失業潮的發生,因此推行了許多企業補助與疏困融資的政策,這就好比對急病患者打抗生素一樣,是救命用的。

現在,疫情明顯緩和,經濟的復健就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疫情的衝擊,大部分民眾的收入都因此減少,甚至有很多人失業或在放無薪假,所以消費意願低落,必須刺激消費才能復甦經濟。此刻的台灣經濟如大病初癒,需要的是補藥,而振興券正是這帖補藥的藥引子,其中自我消費的一千元,更是要發揮誘引消費的功能,如果直接發放現金或消費券,在當前所得縮減,消費意願低迷的市場氛圍下,很可能會直接變成儲蓄,因此達不到透過消費而變成他人所得,進而刺激更多的消費與所得的經濟相乘效應。

振興券是用來振興經濟的,不是政府拿來討好民眾的工具,所以便民本來就不該是最優先考量。只有台灣的經濟復甦了,大家的生活才能恢復正常,擺脫疫情的干擾。而振興經濟和防疫一樣,都需要全體國民共體時艱,忍受一點點的不方便,才能幫助這艘承載兩千三百萬蕃薯仔的方舟航離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