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報指出,羥氯奎寧氯奎寧這兩種藥物用於武漢肺炎(COVID-19)患者治療上不僅無療效,還有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因國內多為輕症,使用這類藥物是為了看看患者陽轉陰天數是否會縮短,但根據試驗結果,確實無顯著差異,將考慮對臨床主治指引做出調整。

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通常用於治療關節炎、氯奎寧(Chloroquine)則是抗瘧疾藥物,但氯奎寧和羥氯奎寧可能都會引發嚴重副作用,尤其是心律不整。此外,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近日發布指出,羥氯奎寧及氯奎寧這兩種藥物用於武漢肺炎(COVID-19)患者治療上不僅無療效,還有可能增加死亡風險,世衛組織(WHO)隨後也宣布暫停羥氯奎寧的臨床實驗。

對此,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明國內使用該藥物治療的實際情形,張上淳指出,該兩款藥物當時是參考法國的報告及體外試驗結果,認定可能對治療有益,於是將其列入國內臨床組織實驗室的第四版指引中,但指引中也寫得非常清楚,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臨床實證證明該藥物有效,後續不同國家都有針對該兩款藥物做臨床試驗,但結果都不太一致,也因此國內態度一直都相當保留。

張上淳說,直到近期才有比較大規模的報告,而報告中可以看到臨床效果確實不佳,沒有比對照組來得好,再加上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在該研究看起來,死亡率反而還有一點偏高,所以國內專家小組確實也有開始討論這個議題。

張上淳表示,在國內使用的經驗裡面,光以台北區為例,單獨使用氯奎寧的病患PCR陰轉天數平均為19.4天;使用氯奎寧加羥氯奎寧、以及抗生素等藥物的病患陰轉天數平均為21.3天;完全未使用任何對病毒有效藥物的病患陰轉天數則平均為22.5天。三組看起來並無顯著差別。

張上淳強調,因國內重症個案不多,多為輕症個案,當時使用這個藥物是希望看陰轉天數是否能縮短,但看起來沒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再加上國外陸續有相關報告出現,專家小組確實有考慮要對臨床主治指引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