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雖然簽署了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並未中止川普政府抵制中國科技巨擘華為公司的企圖。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去年12月初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發表演說,呼籲歐盟盟友不能低估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對歐盟國家可能產生的國安衝擊,尤其是華為的5G科技。

龐培歐指出,5G技術涉及未來人類生活各層面,尤其是基礎建設。加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人臉辨識、自動駕駛、機器人、智慧電網和大數據等創新科技的介入,很容易被威權國家用於滲透、監控以及資訊竊取,嚴重危及國家安全。龐培歐呼籲,如果歐盟國家與華為合作,後者的5G技術猶如「木馬屠城計」,將構成對歐盟國家的嚴重國安危機。

事實上,現今的中國為了「維穩」和強化內部掌控,部建了兩億多的監視器,一部監視器幾乎監看三到四名中國人民。更遑論中國政府還建立「社會積分制」,作為管控人民行動的機制。中國也投資巨額資金在人工智慧發展,在2025年前可以掌握全球25%的軍事資訊。種種發展都讓全球首強的美國深感芒刺在背,美中貿易戰背後更大的戰略,就是華府提前出手壓制中國在科技領域成為未來美國的挑戰者。

但川普政府強勢要求其全球盟友抵制中國華為的行動,在歐洲卻碰了一鼻子灰,迄今僅有少數歐盟國家配合,但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卻維持模糊態度,其中德國的角色特別具有關鍵指標性。

梅克爾政府與川普政府之間的嫌隙,見證於川普對梅克爾的不假辭色。梅克爾這位叱吒歐洲政壇十多年的鐵娘子,也從不隱藏對川普的不屑。川普威脅要對德國進口汽車課徵關稅,也加深兩國關係的緊張。最重要是川普上任以來標榜一切美國至上的決策風格,也讓美國與大西洋夥伴國家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

另一方面,有鑒於中國對德國市場的重要性,尤其在高級豪華汽車市場的技術合作,以及華為在德國已經佈建4G基礎建設等因素,讓梅克爾政府迄今仍然無法配合美國,做出抵制華為的決定。

包括福斯、賓士、BMW、奧迪等德國知名車廠在中國都有巨大投資。如果梅克爾政府決定杯葛華為,勢必遭到中國的報復,這些車廠將不堪如此衝擊。其中福斯每年營收有半數來自中國市場,目前也占有中國汽車市場14%銷售量。奧迪目前宣布與華為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賓士汽車有10%股份由中國富豪擁有,也使用華為技術提升車配電腦系統。BMW在研發部分也仰賴華為協助。如果德國抵制華為,受到北京報復,這些德國大車廠也預期會有近兩萬名工程師失業。這正是梅克爾裹足不前的主因。

但另一方面,梅克爾也面對來自德國政府內部情治單位的壓力,因為美國威脅如果德國不配合共同抵制華為的行動,華府可能會中止兩國情報分享。種種壓力讓梅克爾也不得不要求所屬的基民黨相關法務專家,針對華為競標德國5G市場一事,提出更嚴謹的國安管控標準。去年11月,梅克爾的公開說法仍強調此一決定無關個別競標公司,而在於德國重視的安全標準。但批評者仍然強調,依據目前德國政府提出的競標規範,只要求參與的公司簽署絕不進行情蒐的間諜行為,不足以防阻類似華為如此具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淵源公司的疑義。因此基民黨內部分法務專家也有意向國會提出排除華為競標德國5G市場的建議。

有感於國際壓力以及避嫌考量,基民黨於去年11月召開的政黨會議,也未邀請華為作為贊助商。會議中甚至通過決議,要求參與5G競標的公司必須符合安全規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即使面臨德國汽車公司的遊說,基民黨內部仍有部分人士憂心華為可能運用其科技,蒐集德國購車消費者個人資訊。其他人則警告梅克爾政府,若是不抵制華為,將冒著與美國漸行漸遠,以及置歐盟於被中國分化等風險之中。

另一個選民當然是選擇其他國際通訊公司如諾基亞或易利信,但這兩家公司的標價皆高於華為,而且佈建5G基礎建設的速度也較慢。但這些都是多數歐盟國家面臨是否取捨華為時的共同困境,因為華為的勢力早已滲透歐盟多數國家。

無論如何,德國被視為歐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梅克爾的政治生涯雖然逐步走向盡頭,法國總統馬克宏則野心勃勃有心取代之,但德國政府對於華為的立場仍動見觀瞻,牽涉到的不只是德中經貿關係和德國車廠商業利益而已,還包括美中權力角力和全球地緣政治的改變。

德國、法國和英國政府決策者都坦承,他們也是直到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正視中國5G技術的挑戰。但基於國家尊嚴與各國內部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對於美國呼籲共同抵制華為的行動上,卻出現不一致現象。以德國為例,梅克爾政府並不贊同美國要求抵制華為的作法,強調會著重在審查過程以及事後安全防護的維持。法國馬克宏政府雖然未對華為等中國公司採取明確抵制態度,但私下對於中國5G科技的防範早已著手佈建,也採行更嚴格的審查標準。

主要歐盟國家都謹慎因應美國的壓力和中國的可能反撲,這考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