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這麼棒……」這對看似言情的開頭雖然有點搞笑,卻也是科技部推出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最關鍵的初衷。 科技部日前舉辦「108年度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現法人搭起產學合作橋梁的成果。會中展示各學術機構帶來的精心研發成果。從醫藥、飲食到環保,囊括多元面向,展現學界源源不絕的創意,成為改善人們生活的新助力。

「妳看我的手……」柯承志教授秀出他的雙手,手腕上兩道手術過後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就因為自己有過骨折後還要二度開刀取出骨釘的經驗,讓他興起了研發「不用自體內取出的醫療產品」的念頭。

來自中國醫藥大學的柯教授,外表年輕,戴著款式時髦的尾戒,熱愛運動。有一次因不小心意外骨折,好不容易等到骨頭痊癒得差不多,醫生卻通知他必須回院二度開刀取出體內當初用來固定骨頭的骨釘。術後雙手還得小心療養,不能做劇烈運動,不得已,他只好忍痛退出預定的賽事。

在國衛院的輔導下,他將自身經驗轉化為研發的動力,「可降解性內固定紗布」就是他絞盡腦汁後的結果。

柯教授指出,一般來說,骨折後固定的方式可分為外固定與內固定兩種。外固定就是外觀可見的打石膏,方便,不用開刀,適合骨折移位不嚴重的病人,但容易造成生活上的各種不方便;而內固定就是釘骨釘、鋼釘和鋼板,雖然術後效果好,但治療時需開刀,創傷大,花費也高。雖然有時醫生會視情況同意患者可以不必取出骨釘,但若遇上患者對骨釘成分過敏,或是有腎病、肝病,對體內植入物感到不舒服,以及年輕患者(因人生還長,活動量大,未來有可能發生各種意外,若碰撞到體內骨釘恐造成二次傷害),醫生通常會建議再次開刀把骨釘取出。

為了免去二次開刀帶來的不便(如患者對開刀的恐懼、手術的費用、術後恢復的時間等等),由生物可降解性(意指可被微生物分解回歸自然)布料及陶瓷基質骨水泥所組成的「可降解性內固定紗布」,在斷裂的骨頭痊癒後,可以自行由患者體內排出,不必二度開刀,減少患病部位的感染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柯教授以人骨模型作為示範,此款紗布可以用來直接包裹斷裂的骨頭,硬化後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有一定程度的抗壓性。可運用在如頭蓋骨、肋骨和鎖骨等部位。

帶上貼著自己研發的內固紗布「偽骨折」的人骨模型,柯教授在鏡頭前露出希望的微笑,盼這項發明未來能加入骨折治療的領域,幫助更多跟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

可降解性內固紗布。   圖:郜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