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和「反中」有何不同?大約很多人應該都分得清楚,但卻有更多人仍然顯得糊塗!更具體問:「反中共」和「反中國」究竟有何不同?同一語態,還可以進一步推展為:「裂解中共」和「裂解中國」又有何不同?
「反」字是一種消極態度,或可以解釋為我不接受你,或是我反對你、甚至反抗你,以是,我僅止於選擇「不理你」而已。舉凡你的事,無論好壞也都跟我無關,但我並不會對你有所積極作為。然而,如果在態勢上進一步升高為「裂解」的字眼,就完全兩個情境了,不僅具有較高或很高的謀略性和攻擊性,甚至是強烈的敵對狀態,乃至再攀升到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
「六四事件」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先說說「反共」和「反中」有何不同吧。
「反共」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反對、不接受或拒絕共產黨政權;從台灣的立場說,就是反對中共政權的統治。而「反中」則是反對「中國」對台灣的諸多霸凌,比如「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然後再升高為「中國要併吞台灣」(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話說,「六四」是中共政權的最陰暗的一個深痛,而且是無法明說的一種狼狽。習近平在年初時再次強調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之承諾,卻就在六四事件的人民慘痛經驗中被證明完全是一句天大謊言;解放軍被下令對手無寸鐵的抗議中國人民群眾直接開槍集體射殺的歷史真相,更證明中共為維護其一黨政權利益而不惜殘虐「不乖乖順服聽黨指揮」的中國人民之無道與狼毒凶狠。
因為恐懼,這政權才必須動用軍隊射殺人民;因為恐懼,所以必須要對此事件永遠封存以圖徹底抹除記憶;錯就錯在當年中共政權沒有斬草除根,讓一些漏網之魚流亡海外世界,而且矢志堅定要保存這份酷虐影像的記憶,因此就型塑了牆內牆外的對立形勢:在牆內中共可以傾力封殺剷除,在牆外卻每年都要把微弱的燭苗盡量地放大讓全世界看得見。這也對應了米蘭.昆德拉的那句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當年,美國厲行「聯中制蘇」戰略,跟中共採取懷柔政策,對「六四」屠殺事件只是點到為止即輕巧放過。90年代進入美中熱戀期後,對「六四」的屠殺更是視若無睹!而,現在美國開始要痛打中共政權了,六四事件突然成了美國可以用來打壓中共的最有利武器,當年因六四而流亡海外(美國)的民運人士,也被捧上天似的逐漸浮上美國輿論版面上。
據報導,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6月5日召開題為「恐怖統治:天安門廣場30年後」的聽證會。會中指出,在中國血腥鎮壓天安門示威30年後,北京正在輸出威權主義、扶持世界各地政府監控民眾。
美國之音還特地報導說,擔任委員會主席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里施(James Risch)在聽證會一開始便要求全場短暫默哀,向在30年前血腥鎮壓中犧牲生命、追求中國民主自由的人致敬。他嚴厲指責六四後北京當局侵犯人權的作為「無所不在、惡毒、而且愈來愈肆無忌憚」,「中國現在每天都是天安門事件」。
曾經六四民運人士就是美中關係的破壞者
如果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美國的選擇性做法似乎言之成理,對於當年處於水乳交融的美中熱戀期裡,民運人士無疑的是「破壞者」,是擋路的大石頭;就像2000年的陳水扁的諸多抗中表現會被斥為「麻煩製造者」的認知一般,分布在全球的民運人士都只能靠自己自力救濟。在嚴重被排擠又資源匱乏的情境下,他們在海外的「反中共」抗暴行動日漸微弱,眼前的希望之火也黯淡到接近無光的地步。同時的,美國的態度自然也是台灣當政者的集體態度,台灣這批號稱「民運人士」的流亡者簡直被排擠到很難生存的地步!
才在前兩年,某民運人士在一次私下的對話裡無限感慨地對我說:「我們以為台灣政府會把我們當作同路人,一起齊心來反中共,萬萬沒想到他們簡直都把我們當作洪水猛獸,避之惟恐不及!」然後,他很無奈地選擇離開台灣避居到美國,繼續重振其「反中共」的畢生大業。想當然爾,達賴、熱比婭等「抗中者」要申請入境台灣也都被無情拒絕。
沒想到,在美國揮舉大槌開始猛打中國的此際,「六四」民運者苦盡甘來,被美國政壇從廢棄的倉庫裡搜出來,重新擦亮招牌,大肆舉辦紀念儀式。所謂「華府打個噴嚏,台灣政府立刻感冒」,台灣今年的風向球也跟著大轉彎,小英總統在六四當天一改歷年低調風格,擺出高規格的接見「海外來台」的民運隊伍,並發表談話說:「台灣曾經有過政治犯,我們不希望、也不會重蹈覆轍,也會堅守民主價值。但是我們也很關心中國大陸民主與人權的發展,這是一個普世價值,也希望中國可以往這條路上來走。這條路必然走得艱辛,但走在這條路的路上,如果我們可以做的,都會盡力來做。」尤其是,傳言說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已答應邀請達賴喇嘛來台,而且還答應了5次!
小英跟緊美國政策:大家一起來「反中共」
很好,小英總統終究在這一面向上跟上腳步了:讓反中共的民運人士一起來跟我們共同努力「反中共」。這也不免讓人又要重提去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長篇演講上中的一句話:「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上述小英的作為和談話,算是跟美國的政策作了緊密合拍:大家一起來「反中共」。
著名的資深知中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推特轉發《路透》新聞報導的同時還直接標記小英總統的官方推特帳號。推文中葛來儀寫道:「蔡英文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較前幾任總統更為嚴肅,值得被肯定。民主和自由不是免費的,必須予以捍衛」。
民運人士都是「中國人」,這毫無疑問,所以他們當然沒有動機要去「反中國」,卻有絕對權利去「反中共」暴政。但台灣人是否有需要跟著「中國人」去「反中共」呢?
套用柯文哲的說法是:不要「草螟弄雞公」;不要故意去招惹他們,或是像他在6月3日當天的市議會質詢中對六四所回答的「這是近代史悲劇,怎麼搞成這樣,但以我角度認為,我們不要去理他就好」?也即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中共政權武力鎮壓人民是悲劇,但與我們無關!準此,我們似乎該質問柯P這算不算是「反中國」?或者根本是「一邊一國」的基本想法?不過,問了也是白問,因為柯P根本不會認真對待所有涉及「中國」或「中共」的事。
至於國民黨方面的郭韓兩位總統參選人對六四事件則根本隻字不提,就當作沒有這回事發生過。這也不禁令人要質疑,一個要誓死捍衛「中華民國」,一個則發誓要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的兩位「中國人」何以對慘烈屠殺的六四事件可以如此冷血以對?是因為對於「中國人殺中國人」早已習以為常了?抑或是,繼續秉持其「千萬不要惹中共生氣」的被奴役思維之正常慣性反應?很顯然的,當今世界上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國家會以消滅中華民國做為其基本國策而且還寫進她們的憲法裡,有事沒事的就不時叫囂要使用武力毀滅「中華民國」,郭韓兩位總統參選人竟然可以對六四選擇冷漠以對?
這樣條列的區分開來,我們基本可以看出躍上台面的幾位總統參選人對待「反中共」這議題上是怎樣的態度了!
「反中共」和「反中國」究竟有何不同?
接著回頭來反思本土派對於「反中共」和「反中國」的不同思維體系。勿論是「兩國論」、「建立台灣共和國」或是「中華民國派」(華獨),反正中共都一律視之為「台獨」,所以就不再細分了。根據我長年主張,這些中共眼中的台獨戰犯都必然是一個不可分的集合體。既是如此,我們本來就應該在島內先合體共同「對抗」中共威脅才對,實在沒必要先在島內爭個你死我活,造成親者痛、仇者快的笑話場面。
「反中共」正確定義就是反對「中國共產黨政權」。換另一種說法是:拒絕接受「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統治,進一步則稱之為「反倂吞」。不管是基於「台灣民族主義」或「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都是絕不屈服於中共威權統治的一個大族群。
而「反中國」者,是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實體而大聲說「不」。拋開情緒性抗爭,在理性思維上,為何我們不特意去「反日」「反美」,而只會說「反中國」?是因為中共政權對其人民所煽動的血緣意識形態的民族主義情緒而形成對台灣人民生活方式的一種無理壓迫,遂也同步激發出一種自然的抗體:「台灣民族主義」。每當中共主席習近平對於「中華民族偉大號召」下達一次動員令,台灣內存的基因抗體「台灣民族主義」就很自然地被召喚出竅一次。然後從族群意識的動員再上昇到國家實體性的動員。然而,很糟糕的是,這樣的動員對抗戰場並不在中國境內,卻反而變相的每每發生在台灣島內:中國性和台灣性的對抗。之前我們提到過兵法中的「伐謀」,如此老是讓戰場發生在自家境內就是下下再下下之策。長此以往,台灣的元氣就必然會被這樣的對抗所耗盡。
「反中共」和「反中國」何者對台灣最有利?
反中共,對象既是中國共產黨,按照數字顯示其黨員大約是9000萬人,以台灣人口比例計算就是4:1。但估算其真正掌權黨員應該僅止於千人或萬人而已。
反中國,要面對的對象既是中國14億人民,台灣人口比例是60:1。
這是很簡單的算術問題,隨便算算,我們都知道該選那一項較有利?
再進一步來談「伐謀」。如果台灣本土派真的能想通了,肯撥出相對資源來支援「民運人士」合力抗擊中共政權,搭乘這一趟美國打中共的順風車,設法將戰場從台灣悄悄轉移到中國境內去,是不是更合乎上策之道呢?
台灣的戰略上不能老是在「反」字上打轉,而應該是要將主力思考投放到對手陣營裡去進行「裂解」的化學反應。以前美中熱戀,台灣手腳被綁死了,現在美中大翻臉,台灣還不趁機直搗黃龍去幫他們加速崩解嗎?
從台灣內部來講,中共就是敵人,結合敵人的敵人打倒敵人,天經地義。民主人權就是裂解中共的唯一致勝武器。所謂「中國民主化是中國自己的事」根本是渾話。中共天天想搞死你,你卻完全不想去搞死中共,只好坐著等他去召喚中國民族主義來打死你?天底下有這麼笨的台灣人?
再說一句極不中聽的話:台灣基教派多的是「只知自己要什麼,而不知別人要什麼的」一羣儍蛋,你同意嗎?
作者: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