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女性生產風險,產婦或者胎兒及新生兒若不幸於生產過程死亡或造成中度以上障礙者,政府會提供最高200萬元救濟金。衛生福利部今(18)日首次公布「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發現造成孕婦死亡案件當中以羊水栓塞為最大宗,占6成以上,其次為產後大出血、血管栓塞。

所謂「羊水栓塞」是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羊水、胎兒細胞、胎髮、胎糞、皮屑等物,透過子宮基底的胎盤進入母體血液循環而誘發母體之發炎反應,且致死率極高。

衛福部提到,孕產婦死亡原因大多為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此類案件雖然無法在生產前預防,但仍可透過加強臨床人員的急救訓練與緊急應變能力,同時,應針對高危險妊娠的孕婦進行風險管理,事先建立轉診機制,或緊急事件處理及後送流程,以增加救治成功機會。

衛福部2012年開辦「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立法院更於2016年正式施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自試辦以來到去年6月的統計,總共受理494件申請案,其中427件核予給付(通過率86.4%),補助總金額4億1551萬元,其中孕產婦123件(含死亡99件、重大傷害24件)、新生兒228件(含死亡123件、重大傷害105件)與胎兒死亡76件。

報告內容指出,孕產婦死亡之案件中,按其妊娠週數分析,37週以上之生產案件占82.8%,36週以下生產案件占17.2%;按妊娠胎次分析:第1胎次最多,占31.3%,其次為第2胎次與第3胎次各占26.3%。

至於產婦重大傷害部分,以產後大出血致子宮切除為多數,衛福部說,其預防之道首重於產前檢查時,能發現孕婦有產後大出血之危險因子,如前置胎盤或高度懷疑胎盤植入時,除了要給予適當諮詢與充分衛教外,更應確保在該等高風險產婦生產時之人力、藥品、血品及設備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