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逼得中國不得不讓步。然而在其競選團隊成員紛紛因通俄門陷入調查,川普未必能順利連任,甚至安然度過這個任期。一旦川普不在位,美國會對中國改弦易轍嗎?《外交學者》(The Diplomat)近日刊登美國東西方研究所(the EastWest Institute)兩位學者的文章,指出全面對抗中國,已經是新的「美國共識」(American Consensus)。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亞太計畫資深研究員Zoe Leung和網路空間全球合作計畫主持人Michael Deep撰文指出,華府外交界已經明白,需要採取新的戰略來處理美中關係。他們認為過去的政策是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上,以為透過建設性的參與,就能讓中國逐漸成長如西方。然而中國卻沒有在政治上與經濟上變得更加自由,反而崛起為1個全球超強、在世界各地宣傳自己的發展模式。為了加以對抗,在川普政府對中國的策略已經很快地轉為全面對抗,尖銳地駁斥北京的種種措施,降低各種可能的合作。然而,這種改變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
兩位作者指出,美國各界擔心中國成為主要敵人,早在很久以前的各屆政府和國會就可以察覺。在小布希總統任內,當時的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便曾主張圍堵中國的力量和戰略野心,這也導致美國後來推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並開始強化與印度的聯繫。歐巴馬任內則接著推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來抵銷日益成長的中國力量。
美國國會持續對中強硬
至於美國國會,更一直對中國提出批評。這股傳統立場目前與川普政府合作對抗中國,國會對中國的敵意越發深化。儘管習近平不斷重申,警告美國別介入台灣,但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對台承諾之強,卻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他們通過《台灣旅行法》(the Taiwan Travel Act)允許美台官員互訪,2019年《國防授權法》(the 2019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的條文,則強化與台灣的國安合作、對抗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為了阻斷中國投資在國安相關產業,美國國會還擴大了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的權限。
兩位作者指出,這種氣氛還影響了新的國會議員。他們很快地稱中國為不公平的貿易夥伴、竊取智慧財產的盜賊,以及地緣政治上的敵人。這意味著美國兩黨對中國強硬的共識將持續下去。
美國非政府的外交社群,無論是保守派或自由派也都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一些智庫與其他的外交政策組織也扮演關鍵角,他們的政策建議已經從原本主張和中國交往、運用與中國的關係來解決一些問題,轉變為聚焦在美中敵對的問題上。這些觀點,又會影響並強化美國政府與國會對中國的立場。
兩位作者最後指出,美國對中國原本所採取交往政策之所以正在消失,慢慢地在一些更加具有衝突性與競爭性的策略出現後,黯然失色,不只是因為內政因素,也是因為人們了解到,與中國交往並沒有使中國發展出西方模式的自由民主。川普政府的一些舉動,只是讓這些改變加速,但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趨勢,早已於美國外交政策社群存在。就算美中兩國之間的敵意不再升級,美國政府、國會、智庫三方一致對中國採取競爭而非合作的態度,也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