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長期以來對南海爭端海域議題保持低調,以維繫和中國之間的緊密經濟連結。這套「寧靜外交」(quiet diplomacy) 的國策在馬哈地 (Mahathir Mohamad) 回鍋擔任首相後開始崩解。《亞洲時報》(Asia Times) 報導,馬哈地政府正在對於南海進行新的政策。

報導指出,馬來西亞不僅以會造成貪污、債務與不可行等理由反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等項目的投資計畫,也同樣擔心中國可能控制南海地區。中國將南海90%的地區劃歸己有,在2016年被海牙國際仲裁法庭裁定為欠缺根據,然而中國對此卻拒不理會。

馬來西亞也在南海控制數個島礁,並在其中的彈丸礁 (Swallow Reef) 填海造地興建飛機跑道,還將此地開發成旅遊景點。

迄今為止,馬哈地在外交上仍保持「不結盟政策」,一方面批判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國際霸凌」(international bully),另一方面也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對外政策保持警戒。

報導引述馬來西亞政府顧問,指出馬哈地早年認為要抗衡美國在區域內的勢力,亟需中國;如今角色對調,為了抗衡中國在區域內(包含南海)越來越咄咄逼人,美國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報導指出,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向中國借了鉅額資金掩蓋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 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1MDB)的問題,作為交換條件,當時的馬來西亞政府對中國入侵馬來西亞領海與魚場默不作聲。

馬哈地指控納吉此舉出賣國家。為了挽救前朝過分傾中所造成的問題,馬哈地的新政府增強與西方和其他外國勢力的戰略連結。

馬哈地明確表示不會尋求與其他國家結盟來對抗或圍堵中國,但也反對中國在爭端海域軍事化,認為此舉會危害區域安全。他強調自由航行的重要性,反對在爭端海域駐軍。

 馬來西亞正在設法強化與菲律賓和越南之間的合作,這兩個國家都為了南海爭端海域與中國之間多所齟齬。菲律賓總統杜特地 (Rodrigo Roa Duterte) 雖然為了爭取中國的援助而很少談對自己國家有利的仲裁結果,但在發現中國口惠而實不至,數百億美元援助跳票之後也開始對中國措辭強硬。

馬來西亞官員指出,馬哈地希望馬、菲、越三國南海聲索國可以在爭端海域議題上採取更一致的外交政策。

報導在結論指出,馬來西亞究竟會如何去保其在南海的利益並避免衝突尚未可知,但很清楚的是馬哈地的新政府已經拋棄過往的「寧靜外交」政策,在抗衡中國崛起時會採取更主動出擊的作法,也會更常出聲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