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業餘好手為班底的國家隊,亞運首戰就擊沉了韓國的職棒全明星隊,或許可以給棒球界一個啟示:未來國家隊的組成,真的不要再迷信職棒明星球員了!以日本為師,厚植社會人球員的厚度與實力,才是穩定國家隊競爭力的長效解方。

近年來,每次重要國際賽事要籌組國家隊時,就看到棒協與中職的惡鬥互咬,職棒球星的徵召很難順利,即使勉強成軍,戰力的整合也常常是個困難的習題。至於旅外的球星,更需要看外國球團的臉色,由於一線球星是球團的重要資產,徵召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數。

此外,職棒選手必須應付漫長的季賽,等到國際賽期間,是不是就能把狀況調整到最好,也都是個問號。長期仰賴固定班底的明星球員,常讓這些永遠的國手,為了國家的榮譽而長年征戰,搞到最後兵疲馬困,遍體鱗傷。但另一方面,卻也壓縮了年輕好手的伸展舞台。

儘管棒球是台灣最成熟的職業運動產業,但是中華職棒始終維持四支球隊,新陳代謝極為緩慢,年輕選手直接挑戰職棒的機會非常有限。而這幾年台灣學生球隊的發展相當蓬勃,大學甲一組的球隊多達16支,甲二組球隊也有16支,每年數以百計的學生球員從學校畢業,如果他們沒有機會立即進入職棒,就需要更多社會成棒球隊來銜接與延續他們的運動生涯。

有了充足的社會人球隊,一方面可以讓更多打球的孩子,繼續追求他們的棒球夢想,讓打棒球真的可以是一種就業出路;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國家隊的基礎更加厚實,不必每次都依賴那幾張老面孔。所以,政府應該積極鼓勵企業成立球隊,國營事業更應該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讓蓬勃的社會人球隊,提供國家隊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源。

延伸閱讀:
雅加達慘案!棒球輸台灣 韓網友狠酸:該認命當兵

中華隊昨日以2比1打敗南韓明星棒球隊。   圖:中華棒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