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今天說,「台灣旅行法」提升了美台官員互動層級,但他也提醒,台灣也須思考,中國會選擇對付的是台灣,不是美國。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天舉行「日本觀點看兩岸及對美日同盟的意義」研討會,葛林(Michael Green)在會中回答記者提問時,做出上述表示。

葛林說,「台灣旅行法」旨在提升台美官員的互動層級,但他提醒,中國會進一步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在這件事情上,「中國會選擇對付的是台灣,不是美國」,台北必須確認這是台灣想要且能承受的。

葛林說,從台北的觀點來看,也必須思考,除提升美台官員互動層級,還有什麼是在美台關係中更重要的?他提出美日同盟在兩岸關係上採取一致立場與做法,這種團體戰的方式,對威懾中國及形塑美國的中國政策來說、比起藉由「台灣旅行法」象徵性的改變,更為重要。

根據報導,在過去沒有「台灣旅行法」的情況下,葛林的前任、時任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莫健(James Moriarty),2003年底就曾以時任總統布希特使的身分訪問台灣,溝通前總統陳水扁當時「公投綁大選」的議題,並轉交布希親筆信,而後來接任的葛林,也曾在2004年大選投票前夕訪台,再次表達美方對當時公投內容的關切。

同場參與論壇的CSIS兩岸問題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就指出,「台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相似,內容都是表述「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鼓勵」美台雙方高層級的官員互訪,對行政部門來說,沒有必須執行的強制性。

不過,她認為,比起「國防授權法」中提到美台軍艦互訪與國會要求五角大廈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美台更高層級官員的互訪更有可能執行。

葛來儀指出,美國已自我設限多年,就連國務院主責台灣事務的亞太副助卿層級的資深官員訪問台灣也很少見,她認為,資深層級的更高階官員互訪限制,或有所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