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日認定南韓限制日本福島等水產品為岐視,恐對同樣有禁令的台灣造成壓力,WTO報告揭露日韓如何進行論點攻防,值得台灣重視。

WTO在日內瓦當時地間2月22日下午公布,對日本所提「南韓進口限制與放設性核素檢測與驗證要求案」的小組爭端仲裁報告,認為南韓初期舉措合理,但最晚在2013年後,日本食品放射性核素含量檢驗已有充足資料,與其他國家食品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並無過高情況,認定南韓限制進口措施為歧視。

南韓政府23日表示將向WTO提出上訴,上訴期間禁令維持不變。

由於台灣目前同樣仍實施福島等地食品禁令,外界關注WTO判例是否將增加台灣解禁壓力?

中華民國駐WTO代表團法律顧問李柏青今天對中央社記者表示,WTO就個別爭端判決僅就當事國發生效力,但判決理由有可能於其他類似爭端中經過援引,形成類似判例法的效果。不過,他強調應特別注意這個是仲裁小組的報告,並非上訴機構報告,因此對後續案件影響效果有其限制,而且南韓尚有機會上訴。

但WTO小組報告中揭露日本及南韓對造成貿易障礙論點的攻防理由,值得台灣重視。

據李柏青整理WTO報告摘要,日本並非控告南韓所有措施,而僅控告額外放射性核素的檢驗要求與部分漁產品進口限制措施對貿易造成障礙,超過其必要,違反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

對此日方提出福島電廠放射性核素外洩檢測數字、以及2012至2015年數千件農漁產品抽樣檢測結果,證明事故外洩物質主要為「銫」,而所有檢測結果顯示,只要「銫」含量低於容許標準,則其他放射性核素含量均低於容許標準。

南韓對此辯稱除日本提出樣本不足、抽樣方式偏差外,更抗辯福島電廠後續的輻射外洩情況並不確定,且有輻射水外漏入海洋的情況,故必須採取額外檢驗與進口限制措施。

對此,WTO專家認為,對食品進行檢驗才是維護食品安全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且福島電廠周圍海域有嚴格且公開的監測,若有新的外洩事件,社會大眾可立即得知,而若食品遭新外洩的放射性核素污染,也可以於當天檢驗而得。

因此WTO認定南韓在2011、2012年時因無確切資訊,故必須採取額外檢驗與限制進口措施,但自2013年後,相關資料已相當齊備,韓國維持該等措施,並增加限制措施,不符合SPS協定。

此外,日本指訴,南韓僅對日本產品進行額外檢驗與進口限制措施,是對具相同或類似條件會員產品的歧視。韓國抗辯時則指出,福島核災使日本並不具備與其他WTO會員「相同或類似條件」。

但WTO小組認為「相同或類似條件」應檢視產品本身,小組接受日本所提證據,認為至少在2013年後,日本食品放射性核素含量,與其他國家食品含量相比,並無過高情況,故認定日本食品與其他國家食品具「相同或類似條件」,韓國措施為歧視。

至於南韓另提出日本偽造產地證明以正當化其禁令理由,WTO小組認為在3萬8000餘件產證中僅有22件偽造案例,南韓立場無法正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