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嚴重,霾害侵襲,中山大學為讓社會大眾對PM2.5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今(3)日起展出「撥霾見日 • PM2.5視界」特展。 

展出品共22件,其中「大鼻子與小粒子」立體裝置藝術,由中山師生手工創作,將鼻子原型放大約30,並以擬人化的觀點呈現出PM2.5可能具有的不同化學成分、形狀及特性,進入人體內後亦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旅程跟際遇,並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與PM2.5暴露的關聯。 

PM2.5細懸浮微粒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新興汙染物,更被稱為「空氣中的隱形殺手」,根據衛福部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PM2.5暴露已經成為導致國人慢性病死亡的第四大因子,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更有高達9項重大疾病與PM2.5暴露直接或間接相關。 

中山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一種十分常見、高致殘及致死率卻極容易被輕忽之肺部疾病,病因肇源於呼吸空氣中的有害粒子誘發呼吸道發生發炎反應,破壞肺泡間質彈性組織,使肺彈性被破壞,吸進的空氣量越來越小,導致肺氣腫,病人往往伴隨產生氣促或哮喘的現象。 

她說,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抽菸是導致COPD最直接顯著的原因,然而近來的研究發現約有25%至45%的 COPD 患者為非吸菸者,直指環境暴露已經成為導致COPD的另一重要原因。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院士今天也特地南下參與開展典禮,隨後並以「讓我們共同掌握人類的未來」為題,勉勵學生共同關心環境永續及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等相關課題。 

李遠哲表示,人類追求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對環境造成汙染;除了PM2.5,像是二氧化碳、溫室效應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不是空氣汙染了就要去恢復核能」,在思考能源問題時,應同時減碳,才能永續發展。 

這項展出在中山大學圖書館三樓,即日起至6月15日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中山大學規劃「撥霾見日 • PM2.5視界」特展,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南下以「讓我們共同掌握人類的未來」為題講演。   圖:中山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