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即將上任,全世界都睜大眼在看。台灣身處亞洲,對川普上任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既有高度期待、又略帶忐忑不安。期待的是去年12月初的「川蔡通電」打破台美斷交37年來雙方最高層直接對話紀錄,不安的是川普會否用生意人的手法,拿台灣當籌碼來交換與中國的談判。

其實,台灣必須關照的除了如何鞏固台美關係,更要重視與亞太區域重要成員的互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本。近來有關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是否解除進口台灣禁令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本質上台灣政府就應該用嚴格科學標準作為是否解禁的參考,同時向民眾做充分說明。但遺憾的是,此一事件已經被在野的中國國民黨操作的過於泛政治化,成為情緒之爭,毫無理性論辯的機會。日本核災食品對台灣的影響是內政問題,但包括近日日本安倍政府決定更改駐台單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在內的台日關係進展,卻是更值得台灣列為整體對外戰略的一環。

現實是,安倍政權若無意外將可延續到2021年,而自從2012年安倍二度回鍋出任日本首相以來,一方面是日本在野黨分裂、不爭氣,讓自民黨高枕無憂,安倍也屢屢在關鍵時刻解散國會、進行改選,形塑新民意加持;另一方面安倍運用強勢領導進行國內外改革,包括修憲強化日本集體自衛能力,讓自衛隊能進行海外派兵、甚至介入安全盟邦遭受攻擊時的情境。為了通過「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安倍也致力對內化解來自農業選區的壓力。

安倍特別在外交上下足功夫,加強與東南亞國協、印度、菲律賓與台灣關係,弭平和韓國的歷史性恩怨等。這一切都建立在與美國歐巴馬政府親密的合作基礎上,而且是以去年5月歐巴馬前往廣島進行歷史性訪問,加上去年年底安倍親赴夏威夷珍珠港悼念,作為兩國關係的高潮。美日關係無論是在安全、貿易、甚至區域合作上,都是史上最堅固的。

在國防能力方面,安倍謹慎地逐步增加軍事預算占GDP比例的1.4%,而且美、日也將進行新型飛彈防禦系統的強化。在2021年前,日本的潛艦數量也將由現在的17艘成長到22艘,海巡部門預算也成長12%。如此的軍事能力漸進強化也是在「美日安保指南」再修正下,符合美方的要求和期待。

但面對川普政府即將上任,安倍政府內心也是七上八下。一來川普在競選期間揚言要日本支付美軍保護費,還宣示上任第一天就要退出TPP。二來川普當選後數度表明要對中國展開貿易宣戰,準備拿北京開刀,凡此種種都讓安倍有苦難言。首先,日本政府實際負擔超過7成美軍駐紮的費用,絕非川普所謂的「搭便車者」。其次,TPP是安倍花費數年苦心完成的國內重要議程,也和歐巴馬有所默契,卻被川普直接推翻。就算安倍是川普當選後首位親自前往紐約川普大樓會晤的亞洲領袖,仍然無法挽回TPP胎死腹中的命運。

在安倍的亞太戰略設計中,有效搭配美國共同制衡中國的崛起當然是重中之重,但前提是不與北京起正面軍事衝突。安倍採取的是多方結盟、集體制約的策略,包括在東海與南海領土主權議題上,安倍都發揮此一精神。但如今川普上任將帶來更大的不可預測性以及擦槍走火的可能。

因此,除了儘快確保與川普政府的互信與合作,安倍也開始拉攏與俄羅斯的闗係。事實上川普任命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佛林10月才密訪東京,與日本政要會晤。佛林本身也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交好,再加上川普提名的國務卿狄勒森也曾在先前任職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時期,在俄羅斯進行大筆生意,安倍洞悉此點,主動積極建立與普亭的關係也是一石兩鳥之計。雖然去年12月普亭訪問日本與安倍並未在北方四島爭端上達成重大突破,但雙方顯然已經建立共識要深化彼此合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外,日本與英國在去年10月也首次進行軍事聯合演習,目標就是加強雙方在東海與南海的安全合作,而英國預計在2、3年後也計劃在亞太地區部署航空母艦。

由此觀之,日本儼然已經成為川普政府上台後,亞洲安全秩序維持的重要力量。台灣若還是糾結在日本核安食品的國內角力,失去深化與日本在安全與政治上合作的契機,恐將得不償失。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