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富比世》(Forbes)25日發佈第一份亞洲版「30位30歲以下創業家」(30 Under 30 Asia)榜單,以「改變世界的潛力」為評選標凖,從企業科技、藝術、體育與娛樂等10個領域中選出300位傑出青年

富比世亞洲高級網絡編輯衛華娜(Rana Wehbe)特別接受BBC中文網訪問,她表示,這份名單不是以收入排序的「富豪榜」,而是依據各領域具有創新精神與領導力所選出,「在未來5年、10年可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或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人。

BBC中文網指出,評選自去年10月啟動,由富比世在世界各地的記者推薦,並接受業內人士互相推薦候選人,最終階段由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評選。共有10個領域:企業科技、消費者科技、藝術(藝術設計及飲食)、製造和能源、體育和娛樂、金融和投資、市場和傳媒、醫療和科技研究、公益創業以及零售和電子商務。

亞洲榜單是繼歐洲之後第2個國際版,衛華娜表示,「推出亞洲版是這份榜單走向國際化的進程。特別是在中國、印度有許多新創公司,「世界對發生在中國的事很感興趣」。

她舉例,榜單上一家在北京的圖像識別服務公司,已經和阿里巴巴取得合作,中國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也是主要客戶。她認為,人臉、圖像識別技術在未來將成為趨勢,能應用於保安、網絡購物等。

在亞洲榜中,也不乏台灣人的身影,28歲的林大涵向BBC中文網表示,在金融和投資領域,上榜的華人較少,而這份跨越國界名單,讓他認識更多同業工作者,也能看出產業的發展趨勢。他表示,非常期待能與他們在5月的大會上見面。

林大涵表示,經過詳細研究金融和投資領域名單後,他發現與「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相關的上榜者,包含他共有7位,日本、印度、菲律賓、韓國的群眾集資平台創辦人都榜上有名。

他也觀察到,新金融工具、加速器、比特幣(Bitcoin),一種對等網路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也稱數位貨幣,這些創新應用者也上榜,過去較為人熟知的高階經理人、合伙人等從業員,只佔了名單的1/3。他認為,這也和「under 30」 這個年紀所代表的「早期和未來性」有關。

衛華娜表示,在青年創業或發揮影響力的領域中,「科技」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10個領域中與科技直接相關的佔有2項。而在相對傳統的「醫療和科技研究」領域中,1名中國的上榜者在線上平台上結合醫療人才與人工智能,提供病患「找到正確醫師」更有效的管道,藉此改善中國醫師短缺的問題。

她表示,個人印象深刻的上榜者之一,是一位出生於香港的心理學家,她在去年研發一款手機app,用遊戲的方式測出學童是否有憂鬱症的傾向,也和學校合作建立檢測學童情緒障礙的機制,被歸類於「公益創業」領域。

記者也提問,是否有許多「富二代」上榜?對此,衛華娜說,除了自行集資外,也有許多創業者透過群眾集資,或透過國家創業中心、相關部門等獲得資金。

而上榜者是否有共通的人格特質?衛華娜表示,她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中國獲獎者從國外知名大學輟學。」包括哈佛、史丹佛大學。她說,許多人是先在中國成長,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想法之後,回到中國做出事業。」

談到上榜者的整體情況,衛華娜認為,成長在網路世代,他們比較缺乏耐心、急於利用科技做些做社會有益的事。「他們很自信,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很有企圖心,而且還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