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因應國內少子化,宣布將實施3階段的人工生殖補助,但卻引發各界爭議,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今(4)日召開記者會質疑,人工生殖的平均產活率約在27%,因此,政府雖然編列9.4億預算補助人工生殖,但其中可能有6.7億都是補助失敗的療程。理事長黃淑英批評,現在萬物皆漲,少子化的主因在於「養不起」,而非生不出來。

衛福部長邱文達日前表示,台灣現在正面臨高齡化最快、生育率最低的嚴重問題,為了改善此情況,衛福部目前編列由菸品健康福利捐支出約10億元,將進行3年分階段補助不孕夫妻的計畫,第一階段將先補助中低、低收入戶的不孕夫婦。

不過,黃淑英今天表示,這10年來,台灣人工生殖的成功率約為27%,平均1對不孕夫妻要做3至4次的療程,才可能擁有1個小孩,因此,衛福部編列約10億的預算,其中6億多等於是補助失敗的療程,雖然衛福部預計3年後會有4千個孩子因此出生,但平均1個孩子就要花費23.5萬的補助。

另外,針對外界的質疑,衛福部曾表示,台灣的托育福利措施等已完備,但黃淑英質疑,現在萬物皆漲,而養小孩需要購買的事物很多,問題根本不在於能不能生,而是生了之後該如何養。她強調,弱勢家庭一般也比較不會申請補助,反而是經濟情況較佳的才會申請,將造成財政逆分配的現象。

而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則認為,很多台灣婦女不孕的主因在於工時太長、過勞等;即使並未不孕,台灣勞工工時全球第3長,根本沒時間與家人互動,要婦女如何生小孩?

另外,國內產婦的生產環境也不友善,例如產科環境不佳,導致大量醫師流失,婦團認為,衛福部應先思考如何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例如先增加產檢與生產的健保給付,而非將錢花在一個沒有效益的補助政策,才能真正提升台灣的生產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