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龍應台今(14)日與媒體茶敘,談及昨日才剛辦完頒獎典禮的金鼎獎。她指出,這屆最重要的就是「進步性」,當她坐在台下,看到台上得獎者拉出白布條,心裡就想,「這就是文化部要的,一種對於台灣民主的寬容精神。」

金鼎獎於昨天舉行頒獎典禮,獲得年度圖書大獎及非文學類圖書獎的《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得獎者當場在台上拉起白布條,聲明「為正義成果堅持到底」;同樣獲得非文學圖書獎的《史明口述史》得獎者,則在台上呼籲龍應台,應尊重台灣文學專業、拒絕殖民文化政策。

龍應台今天與媒體茶敘時指出,昨日頒獎典禮上出現那些畫面,絕對是第一次,她認為,這些成果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包括《RCA工商口述史》、《史明口述史》以及《誰買了國家公園!?》等具有強烈批判性的作品,能夠在今年得獎,與幕後工作的改革有關。

龍應台說,歷年評審團成員都是交由部長決定,今年她納入了更多元的觀點和聲音。她特別勾選參與社運的人士擔任評審,包括文經社主編管仁健、關注媒改的劉昌德、致力同志運動的紀大偉以及參與太陽花學運的聶永真等。她認為,社會進步是需要鼓勵的,有這樣的作法,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關於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得特別貢獻獎,龍應台認為也是進步精神的展現,她說,若在新聞局時代,郝是不可能得獎的。她也許可以不同意郝明義對於產業、政治或出版前景的看法,但是他對出版的貢獻,卻完全是清清楚楚的。

龍應台也談到自己坐在台下,看到得獎者拉出白布條的心情。她說,自己當時就在想,這個舞台是文化部搭的,這個獎是文化部要突顯的進步精神和多元環境;舞台上發生的事,「就是文化部要的,一種對於台灣民主的寬容精神。」

龍應台說,今年金鼎獎總共做出3大變革,除了評審團納入多元、批判聲音,文化部還新增編輯、設計、插畫等獎項,讓以前的配角變成主角;今年也是第一次有年度大獎,她認為,出版業也應該像音樂、電影等產業,需要明星來刺激、帶動整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