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昨(21)日下午4點26分行經江子翠站時,發生大學生持刀隨機攻擊事件,造成4死21傷的慘劇。此類案件除了飆車族等任意砍人外,台灣也曾發生過多起類似案件,但此案是首次在眾多人聚集的公共場所中所發生的隨機殺人案,因此引發社會譁然。令人在悲傷和震驚之餘,也不禁省思究竟此類案件是如新北市長朱立倫所說,「行凶動機恐與個人因素有關」,還是社會出現問題的警訊?
2009年3月,位在台北市的黃富康聲稱因為投資失敗背債,心情不好,因此,隨機從租屋資訊連絡任1名房東,並前往攻擊屋主,造成1死2傷的悲劇,凶手則於2012年遭判死刑定讞。
2012年12月,台南市1家遊樂場也發生男子曾文欽隨機誘騙男童至廁所,之後便對男童施暴,並割了男童咽喉2刀致死。凶手被捕後還說,「犯案前有上網查過,現在台灣殺1、2個人也不會判死刑,我就被關在牢裡一輩子就好」,引發各界爭議。
除了台灣,歐美各地也發生過多起持槍掃射的案件,與台灣地緣、文化較近的日本,更是發生過多起震驚社會的「無差別」殺人案。近期最知名的2008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1名25歲男子開著貨車在東京秋葉原撞倒或輾壓行人,之後,又下車持刀攻擊群眾,造成7人死亡、10人受傷。凶手被捕後表示,他對社會不滿,還說出:「想做出網上的人都知道的大事」,才選擇隨機殺人。
從這些隨機攻擊陌生人的案件中,許多國外學者都進行相關分析,例如從階級、家庭等方面觀察,進行隨機攻擊者,是否長期遭受霸凌?或對某人、某事具有恨意、生活不順遂、家庭關係不佳等;或是生活富裕引發不滿,想體驗刺激等因素。
許多專家認為,這些隨機攻擊事件多發生於社會底層人士,因此,社會應採取因應措施,照顧社會邊緣分子,完善社會救助網絡。不過,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見田宗介在日本2008年《朝日新聞》的文章曾指出,犯下此類罪行的人,可能是缺乏外界「目光」,例如秋葉原事件的凶手就曾在網上做出犯罪預告,但無人特別關注,而凶手也認為,在自己的生活中從未受到他人重視,因此,才做出駭人聽聞的案件,吸引外界的目光。
見田表示,以日本而言,現今是個「空氣稀薄的時代」,「空氣」在日文可稱作「氣氛」,例如「不會讀空氣」,即意指「不懂察言觀色」、「搞不清楚狀況」等,他認為,在現在的日本社會中,人與人間的關係從過去的「濃厚」轉為「稀薄」,而當社會進入「虛擬」時代,人們對現實的飢餓感也更甚,各種偏激的行為就可能產生,以獲得他們心中的「存在感」。
在北捷隨機殺人的東海大學大二學生鄭捷,也曾在臉書中發文表示:「今年度要幹件大事」,與秋葉原事件的凶手有類似的言論,因此,他的家庭狀況、生活情形、轉學時期曾發生哪些事等,皆需詳盡了解,才有可能判定此事究竟是「個案」,還是整體社會的氣氛所導致。
除了警方、捷運及其他公共場所需研擬相關因應措施外,政府、媒體也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在媒體開始將凶手愛玩殺人遊戲與犯案動機連結,甚至連前立委邱毅還認為此案是社會縱容「太陽花學運」、反社會情緒蔓延的結果,台灣社會能否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此類議題,仍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