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楊浩然教授今(24)天在國家科學研究院發表一項有關中彰投地區青少年自傷行為盛行率、自傷類型的相關因素研究,其中針對社會支持與網路交流關係,楊浩然呼籲家長和師長應該注意青少年的交友和網路使用狀況;他說當網路交流越頻繁,男孩自傷的機率越高;女孩則往往會因為重要他人的支持而增加自傷機率。

楊浩然表示,這項研究實行於2010年3月到5月間,針對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以及南投市等地進行隨機抽樣,其中包括四個公立高中、五個國中,並分為第1階段以及第2階段進行測試。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社會支持與網路交友對青少年自傷的影響。

「青少年的自傷動機多為尋求其他機會,並非真的要尋死。」楊浩然指出,台灣是個離婚率很高、出生率很低的社會,導致青少年可以從家庭、同儕中得到的支持率相形較低,他表示當青少年獲得的支持度愈低,自殺以及自傷危險性就越高。

除了家庭、同儕因素會影響青少年自傷盛行率之外,楊浩然指出網路交流也會影響青少年自傷行為。

楊浩然說,根據此項研究發現,當網路交流越頻繁,男孩自傷的機率越高;女孩則往往會因為重要他人的支持而增加自傷機率。他解釋所謂的重要他人,就是指在生活會造成重要影響,部分都是家人、同儕,但有些是指在社區系統、學校系統之外,給予不同的價值觀的人。

楊浩然推測青少年男女自傷盛行率原因不同,可能是因為男生跟女生上網原因不同,他說,男生上網大多從事非交流活動,像是電玩遊戲等;女生多使用網路與人互動,像是社群網站、通訊軟體等。

因此,楊浩然呼籲不論是家長、師長政府或是民間團體都應注意青少年的交友和網路使用狀況,針對不同性別設計出不同的因應對策。他並強調,制定有關青年自殺、自傷行為的預防策略,能夠有效降低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發生。

楊浩然表示日後若有機會,將把此項研究計畫擴大為全國性調查,不僅局限於中彰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