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事件發生2年後,台灣再度傳出「問題澱粉」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緊張。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生顏宗海說,順丁烯二酸雖然毒性低,但「存在食物內就是不應該」,民眾若懷疑自己曾受毒物汙染,可以多喝水(1天1500cc至2000cc)協助排毒。如果要避免誤吃毒素進肚,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習慣,選擇當地、當季的大自然食物食用。

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今(30)天邀請到了顏宗海以專業角度介紹順丁烯二酸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吃進毒素,確保食品安全。

顏宗海解釋,順丁烯二酸是一種工業用原料,多用在殺蟲劑、黏著劑和樹脂等,在醫學上只有用於動物實驗,製造腎衰竭模式時才會用到。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規定,在每公斤食品中的順丁烯二酸不得超過0.1毫克、歐盟則規定每公斤食品中不得超過0.5毫克,然而台灣卻沒有特別規範。

然而,不肖業者為了增添食品外觀上的美感和口感,卻將順丁烯二酸加入澱粉類食品,以增加食品的Q度,也讓賣相更好看。顏宗海說,這和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有關係,民眾習慣吃Q的肉圓、粉圓,卻沒有意識到這類食物都非常不天然,他舉例,許多家庭主婦自己在家做肉圓,就沒辦法像店家賣的一樣Q又好吃,這跟是否添加順丁烯二酸也有關係。

不過,顏宗海也說,順丁烯二酸屬於水溶性,且毒性低,只要每天喝大量開水就可以排出體外,實驗也顯示若遭到順丁烯二酸汙染,可以適量食用豬腳、雞腳、豬皮和大豆類食物,可以協助排毒。但他也提醒,凡事都要適量,否則大量食用該類型食品,反而會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此外,多攝取蔬果,也能將人體腸道內累積的毒素排出。

至於順丁烯二酸和腎臟病的關聯性,顏宗海說,國人洗腎的盛行率是全球第1,但發生的原因很多,順丁烯二酸的確可能有相關性,再加上醫生常建議洗腎病患需要吃低蛋白飲食,如麵粉、米粉等,如今卻傳出順丁烯二酸的「問題澱粉」事件,這些食物反而造成腎臟病患更多負擔,讓醫界十分無奈。

顏宗海呼籲,要改善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除了政府要積極把關以外,民眾自身也要擔起改變飲食習慣的責任,吃天然、自然的「食物」,不要吃加工過的「食品」,並且選擇當地、當季的食物和蔬果,以確保新鮮、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