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長的施政滿意度原為60%,變為72%:它成長了12個百分點,也成長了20%(72-60=12,12/60=20%)。

甲、乙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度分別是17%和14%,可以稱甲候選人領先3個百分點,不可稱甲候選人領先3%。換個單位看,某物品甲店賣17元、乙店賣14元,可以說甲店貴了3元,不可以說甲店貴了3%。

「增為2倍」和「增加2倍」大不同。例如,某縣政府總預算去年為60億,今年暴增為180億:它增加了120億(180-60=120),它增加了2倍(120/60=2)

,它變為原來的3倍(180/60=3)。

以上來自某分新聞寫作講義,但數字的迷思實際發生於日常生活,並且成為商機的一部分。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一項研究發現,與較低的價格相比,購物者更喜歡獲取免費贈品。主要是因為一涉及分數計算,多數人的腦子都轉不過來。

例如,加量50%(1/1.5=0.6666)與打六七折其實是接近等價的,但消費者往往認為前者更划算。實驗中,加量50%的護手霜,果然比原包裝打六七折多賣了73%。

這還是老實的商業手法,另一實驗顯示,即使貌似聰明的學生,同樣會在購物時上當。

如果加量50%與打六七折是等價的,那麼加量33%和降價33%應該是後者較划算。實驗中,加量33%和降價33%的咖啡豆,在購物者看來是一樣便宜。

這項發表於美國《市場營消雜誌》(the Journal of Marketing)的研究表明,零售商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利用消費者的數學盲點,例如用雙重折扣來迷惑他們。

人們往往會覺得,先打八折再打七五折(0.8.0.75=0.6),遠比只打六折划算,其實兩者根本一樣。

帶領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這個研究團隊的阿克瑟.勞(Akshay Rao)說,除了產品定價,人們還可以從這些研究中學到關於市場營銷的其他技巧。例如,為一款新車的性能做廣告,宣傳每加侖的油能多跑幾英里,比實質上能省多少油更有說服力。

影片是介紹中國和埃及古代的乘除概念,對現代人也是一種數字迷思。(按QQ鍵可選擇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