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29)日發布今年首例破傷風死亡個案,疾管局籲請民眾一旦發生傷口汙染,應該儘速就醫妥善治療,以保護自身健康。

疾管局表示,該死亡個案是南部71歲男性,6月初搬運機械時,曾遭生鏽器具砸傷腳趾,但僅自行處理傷口並未就醫,6/12出現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及頸部酸痛情形時,曾至診所就醫,6/13又到某醫院急診就醫後,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雖經醫護人員救治,仍不幸於6/21往生。

疾管局指出,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至21天,主要是土壤或媒介物受到動物或人類的糞便污染後,透過一般傷口、撕裂傷、燒傷或注射受到污染的藥物,導致破傷風桿菌由開放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

破傷風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曲,呈現半圓形的弓狀,嚴重則躺下時僅頭和腳著地)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指的是因為面部肌肉痙攣引起的揚眉、咧嘴的表情)的特徵,並伴隨強烈的肌肉收縮疼痛,嚴重者可能死亡。

據疾管局資料顯示,近10年來破傷風死亡案例,因施行破傷風疫苗接種後已趨於零,每年確定病例均為10餘例,僅2005、2006、2011、2012年各有1例死亡、2010年有2例死亡,目前政府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幼兒免費接種含破傷風在內的5合1疫苗及小學入學前接種含減量破傷風之混合疫苗,接種後可維持保護力10年以上,民眾如有需要,可每隔10年追加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疾管局同時也提醒民眾,如遇災後清理家園或平時工作時,應注意進行個人防護,若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傷口,或被生鏽的器具割傷,除應儘速至醫院接受傷口的處理外,如有感染破傷風之虞,其先前如已按時接種過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或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可依據醫師的評估,適時追加破傷風類毒素,提高破傷風免疫力,而如有高度疑似感染之狀況,醫師亦可使用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或破傷風抗毒素(TAT)進行治療,前述治療用品在各大醫院均有儲備以應緊急救護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