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2012.01.15 文/安德毅

面臨這次總統及立法院雙重敗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承擔全部責任辭去黨主席職務,從而打開了民進黨與台灣民主運動未來新方向的議題。

在蔡英文堅決辭職之後,民進黨現在也得徹底檢討進展不夠多的原因,並準備面臨未能成功贏回民主台灣政權的後果,包括威權復辟與更進一步向中國傾斜的危機。

輸的原因當然不少。正如蔡英文所說,挑戰現任執政黨本來就不容易,尤其如果是黨國不分的準威權中國國民黨百年老店。何況這次中國國民黨也有中國共產黨與台商財團的經濟與恐嚇戰的復雜內外因素與壓力。

不容諱言,由於以前威權體制繼續存在(比如黨國不分現象的黨產問題、司法、制定經濟金融兩岸政策,與財團結合關係,深入媒體操控與大量置入性行銷等領域)還在,中國國民黨本來即有一種非常大的結構優勢。

除了國民黨勢力又一次渲染民進黨重新執政可能爆發台海不安外,不少財團老闆公開擁護所謂九二共識與馬英九連任,明顯暗示一種更嚴重的問題,即對於很多台灣中小企業與高中等技工與中產階級的嚴重經濟恐嚇,以致對所謂中間 (包括擁宋)選民產生關鍵影響。而且,國民黨政府安排投票日在過年前一週,也對比較親民進黨的中南部投票率發揮壓低的作用。

但是,以上這些內外不利因素都是在可預期範圍內。問題在於民進黨有沒有發揮足夠智慧與影響力來克服這種因素。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這次選戰並非完全沒有重要的成就,包括蔡英文因當過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候選人而打破性別從政障礙。

除了總統選票與立法院席位小幅增加外,蔡英文與其團隊所提出的許多理念與政策主張,明確地把社會公平與正義價值重新植入台灣的主流政治論述。雖然沒有取代中國國民黨政權與其全面新自由主義的走向,但相較以前具有`「中間偏左」色彩的民進黨與台聯(背後六百多萬選民為後盾),將可在在立院與進步的公民社團組成一種比較強的制衡力量。

但是,除了戰術因素(如估票系統失靈)必須檢討外,問題反而在於為何台灣選民沒有足夠堅定的決心來克服這些壓力?

很重要的關鍵因素是正面的動量不足,或不夠清楚地被人民了解與接受。雖然蔡英文的選戰基本上採取了正面政策主導的競選策略,民進黨的候選人與發言團隊並沒有足夠地一致性或詳細的展示其進步社會,經濟,環保,司法人權等改革政策,其互相關聯性與長遠意涵。

比如說,非核家園的視野原來是可以帶動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包括製造許多就業與創業的機會),但除了偶而提一下,蔡英文提出此構想之後,便沒有再詳細說明其對未來台灣經濟與社會轉型的深遠與正面的意義。而且,除了感動的三隻小豬運動外,民進黨還是沒有足夠開拓民眾參與和直接溝通的管道。

再者,民進黨的文宣(包括發言群與立委)太常掉進負面文宣的險境,以致讓中國國民黨與親藍媒體玩「所有烏鴉一樣黑」的宣傳遊戲,而無法掌握制定自己遊戲規則的主導權。

缺乏足夠詳細與整體化的進步政策主張,顯然無法抵消一些台灣選民由於少數財團與中國國民黨的「兩岸不穩定」恐嚇,以及中國市場的幻影吸引力,好讓台灣人民有足夠信心作自己的選擇。

在馬英九政府得到第二次民主選舉任命時,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弟兄黨當然會把這結果解釋為台灣人民背書馬政府虛擬的「九二共識」。

不少選民因盼維持現狀而投給馬英九,但是結果很可能反而導致北京對馬政府施加更大壓力,要求作政治讓步,並加速中國政治經濟勢力在台灣的影響力,而逐漸改變台灣的現狀。事實上,如要保護台海現狀,更多選民本來應該考慮用國內的「改變」來保證台灣民主自主現狀不變。可以預期的是,馬政府未來將會提供更多的負面刺激來引起他們重新考慮。

因此,民進黨捍衛台灣民主自主的角色與挑戰,不會在未來四年消失,反而很有可能在文化,社會與教育領域面臨新的挑戰。

未來的民進黨想要繼續深化她在社會民主方向的努力,確實需要更進一步與進步的公民團體合作,來組成一種社會經濟與環保永續共同體,才有希望制衡國共與其政商的兩岸新威權體系。

未來的民進黨領導團隊應該深思,民進黨與社運團體已經脫節超過十年,未來應該更積極修補與社會運動的關係,更重視一般民眾面臨的切身問題,從而開展一種新台灣民主運動。

蔡英文曾經提出過類似號召,卻沒有在民進黨的策略與組織行為上效落實這項方向。面臨未來的新且更困難的複雜局面,民進黨應該面對台灣承受兩岸新威權體系形成的挑戰,重新回到台灣社會,進一步推動新台灣社會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