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內鴻源科技公司高雄分公司、大洋塑膠工業(股)公司、原國泰化工廠及興邦段62-5地號等4處場址陸續完成土壤整治,共近4公頃面積的土地將回歸多功能經貿園區原始規劃來使用,未來將能充分帶動當地商業之發展。另外,高雄煉油廠P-37油槽區整治場址近1.6公頃之土地之整治工作,並經環保局複驗已低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近期將函報環保署解除整治場址之管制。

高雄市在1980年代以傳統重工業為主,為因應著全球性的景氣循環和產業競爭的壓力,積極將工業區轉型,多功能經貿園區亦因應而生。但民國89年公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後,園區過去作為工業使用的歷史,讓眾多土地被調查出污染,環保局長李穆生表示,在環保局積極努力之監督及管制下,業者開始回頭處理土壤污染的問題

高雄市環保局表示,對於各類型土地污染場址,均積極督促業者進行改善,並協助完成整治工作,才有今天的成果。局長李穆生強調,由目前多處完成土壤污染改善之成功案例顯示,多數個案整治期程,於污染未蔓延開之前,約1年半可以完成。

環保局說,整治完成後的土地公告現值獲利,將遠超過整治工程所支出費用,呼籲業者於污染未擴大之前儘速進行整治作業,以降低整治成本與時間,同時又可促進地方整體重劃,並讓高雄市朝永續發展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