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2009年貧富差距再創史上最高,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20等分,最富和最貧已拉大近75倍(2008年為65倍) ,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表示,台灣薪資所得曾在2009年衰退到13年前,多數家庭都有貧窮化的困境,如果再加上稅制長期不公形成的現況,目前綜所稅中高達75%來自受薪階級的繳納差,富人徵得的稅收非常少,將使貧富差距惡化更形雪上加霜。

台灣智庫在4月17日 以「破稅的正義─所得稅制改革與分配正義」為題,舉辦台灣思想坦克論壇,長期以來由於租稅不合理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的聲浪越來越口強,嚴格挑戰社會正義,為思解決之道,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論壇由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主持,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呂曜志擔任報告人,並由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呂建德、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及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擔任與談貴賓。

鄭麗君表示,政府目前針對貧富不均的問題,不從改革稅制基本面做起,卻是推出奢侈稅及替軍公教加薪3%等 政策做為解決之道,奢侈稅只會打擊到最後進場的投機客,不只無法抑制投機行為,亦無法有效增加常態的稅收,一旦長期以往根本不能有穩定的稅收來投入社福工 作及改善教育資源,一般家庭根本無法好好的栽培家中的子弟,透過稅制公平才能弭平所得分配不均的差距,才能真正落實社會公平正義。

王榮璋表示,台灣的受僱報酬向來是佔GDP比重最大的分配項目,1990年時曾經達到51.4%的歷史高峰,但是1995年以後,國內受僱報酬占GDP的比重就逐漸下降,2007年已經降到44.5%的新低點。尤當營業盈餘及固定資本消耗佔GDP的比重則是相對攀高時,顯示台灣的所得分配不公平問題日益嚴重,受僱勞工越來越難以藉由受僱報酬分享到GDP成長的好處,相對的,資本家卻越來越能夠藉由營業盈餘來分享到GDP成長的好處,形成一種階級矛盾日益擴大的趨勢。

王榮璋提出警告,工作貧窮化將為稅制不公問題添新柴火,部份工時勞工的平均薪資已從2001年的24,038元下降為2008年的18,036元(降幅為25%),2009年全時工作者只有0.87%收入低於15000元,但相對卻有高達62.6%的部份工時工作者收入低於15000元(接近2009年台北市貧窮線14558元) ,二者相差懸殊。

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表示,長期以來在以追求經濟成長為先的前提下,租稅政策已淪為經濟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附庸,包括實施30年的「獎勵投資條例」、實施20年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2010年開始接續實施的「產業創新條例」,長期租稅獎勵措施使稅制缺乏財政收入的主體性,無法滿足政府支出長期成長的需求,導致連年財政赤字。

蘇建榮表示,歷來進行賦稅改革多半落人虛張改革聲勢的口實,又基於政治考量,捨現有改革配套不顧,尤以最近推出疊床架屋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顯現其短線操作的思維,根本不見解決問題的誠意。

呂曜志表示,稅制如果持續不改將難以建立完整社會安全網,且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依據200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最低所得家庭,儲蓄創下歷史新低記錄,每年的儲蓄達負30,697元,遠遠低2007年的負1,164元,及2008年的負5,902元,除了最低所得家庭以外,次低與中位數家庭也多半面對可支配所得不足的現象,影響家庭就醫、產生子女就學必須依賴助學貸款的現象,致使社會階級流動不易,並影響生育意願,台灣長期競爭力岌岌可危。

呂曜志建議稅制改革方向,短期應針對攸關人民基本生活的土地與房屋等相關財產稅制,進行全面檢討,以杜絕價格炒作, 中期應促使企業將盈餘發放給員工及股東,降低大股東透過保留盈餘,規避綜合所得稅之現象,未來可推動法定保留盈餘外之盈餘強制分配,並以取消未分配盈餘課稅,同時加速發展國內債券市場作為配套。長期仍應從推動證券期貨交易所得納入綜合所得稅中的財產交易所得,並配套修訂所得級距與稅率,提高高所得邊際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