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為台灣糧食生產大縣,不過高耗能及高污染產業陸續進駐此區,讓長期關心中南部生態環境的雲林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呼籲,政策擬定時應做產業環評,為免讓中部溼地淪為工業地,犧牲農漁民生活,也罔顧社會要承擔的環境成本。

曾帶領雲林蚵農北上抗議,提出「發蚵超人」點子諷刺政府的張子見說,今年續「發蚵」(fuck音譯)的概念,要在4月10日立法院內展開第一屆全國養蚵高峰會議,屆時「發蚵超人」的進階坂「發蚵海王子」,將會為社會不公不義的現象發聲。

提到「發蚵」的構想,他說年輕時代喜愛到台南七股的蚵農陳家旺家中,聽取陳家旺對七股潟湖訴說的諺語及故事;後來張子見成為七股鄉反濱南工業區運動的一份子,就從蚵農的觀點出發,把蚵農的心聲簡化成一個名詞,表達對政府只顧高耗能產業,罔顧中南部沿海農漁民的心聲。

雲林六輕興建後,台西沿海環境受到污染。張子見表示,台塑集團享用社會各種優惠,不但不符社會公義,口說會創造就業機會,實際上卻讓雲林沿海鄉鎮,失去更多人口。六輕所需的高技術工程人員,非失去農漁生存的民眾可輕易替代的。他估計,雲林約流失2萬人。

他質疑如果這些高污染產業只增加了0.5%的GDP,而犧牲農漁民的生活,政府能夠安心嗎?何況這些所得的增加只集中在少數人的口袋中。

張子見指出,國光石化預期遷入彰化大城,而大城溼地是全國最重要的溼地之一,不但破壞了高生產力的生態系,也影響了永續性的漁業資源。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補充,農地一再變更為工業用地,各工業園區的廠商進駐率不佳,卻不停地填海造陸,土地水泥化。

張子見認為不只廠商動工前要先通過環評,政策擬定時也應該做國土規劃,全面性的政策環評,莫讓台灣每一處土地都為財團服務。而4月10日的養蚵高峰會,將集思蚵農與學者的意見,提出台西牡蠣養殖保留區芻議。(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