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德國表演環境有深入觀察,旅德30年的編舞家林美虹今(3)日表示,德國有150多個劇院是全額由政府資助,整個文化系統有長期計畫,有完善的分工,讓創作者可以心無旁鶩的專心創作。

目前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舞團藝術總監、首席編舞者的林美虹,3日中午接受newtalk專訪時,分享她旅居德國多年的經驗。

林美虹指出,德國有非常特別的劇院體制跟系統,全國有150多個劇院是全額由政府資助的,文化事業是由納稅人的錢全額負擔的,每個劇院一年有一定的製作,

像她現在工作的達姆國家劇院,一年有12部新的歌劇製作、12部的戲劇舞台劇、有3、4部全新整晚的舞蹈製作,幾乎每天都有演出。

林美虹說,德國的劇院體系本身即有繁重的製作壓力,所以他們不是採取到處巡演的模式,而是劇院每年固定製作新作品,以在當地演出為主。

林美虹也認為,在德國創作有一個好處,創作者可以很專心地創作,因為整個劇院工作的劃分非常清楚,誰負責宣傳、誰負責企劃,都有不同部門的分工。

並不是每一個在德國的創作者都有辦法提計畫,得到政府的支持。林美虹說,德國的作法是,進去的門檻很高,只要能力跟條件符合,順利進入某一個職位之後,就可以跟政府簽約,政府就會長期支持你的創作,而經費就從納稅人負擔。

林美虹指出,每一個德國城市的稅收,都有固定比率必須投入文化事業,既然錢來自納稅人,因此德國的劇院都非常平民化,比較起來,在德國看歌劇、表演相對便宜很多,就像看一場電影一樣。

至於德國跟台灣表演環境的比較,林美虹說,在台灣,她聽說創作者在做一個作品之後,不知道下一個作品有沒有希望,所以要趕快尋求可能的經費跟機會,來做下一個作品,這樣對於一個創作者的養成會出現問題,因為只有做,才會知道什麼地方不對,什麼地方是可以深入探討的。

林美虹覺得,在台灣有很多藝術工作者,花很多精力在處理其他的工作,例如尋找資源,比較沒辦法專心創作。

對於一個來自台灣卻在德國創作的外國編舞家,是否有發展上的侷限?林美虹以自己的舞團為例,她說,她的舞團成員有8成都不是德國人,她覺得德國的藝術環境比較開放,比較不排他,要不要用什麼人,會先考慮的是表演者的能力,而非國籍、學歷,這也是她這麼多年以來,一直留在德國的原因。

第一支影片是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舞蹈劇場 2008年3月首演作品《北方旅館》Hôtel du Nord ,由林美虹編導。

第二支影片則是將在國家戲劇院表演的《天鵝之歌》。(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