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等多個新聞專業團體明天(7日)將發表攝影圖像自律公約,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的新聞訊息。透過自律公約,他們呼籲媒體機構改善內部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圖片編輯、攝影部門及美編之意見及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這項自律公約發起團體包括: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以及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及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媒改團體也加以聲援。這項公約將在明天上午十點於倉庫藝文空間(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的記者會,正式對外發表。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新聞團體對此表示,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他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

新聞團體並舉出多項事例表示,2004年美聯社記者造假西安暴雨照片、2006年路透社駐以色列攝影記者發佈經軟體竄改的照片、以及日前國內報紙以合成照片示意總統座車於高速公路與民爭道之狀況,已經引起國內外各界討論。

他們表示,在影像數位化、科技進步普及的今日,合成影像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因此,他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專業組織在上述事件發生不久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媒體機構改善機構內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圖片編輯、攝影部門及美編之意見及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他們呼籲台灣媒體機構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讓民眾不至再接收到虛假、偽造的新聞圖像訊息,也讓媒體從業人員有所依歸,展現其專業性。(http://newtalk.tw/)